“勢利誰能算一毫”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勢利誰能算一毫”全詩
桑麻只欲求三畝,勢利誰能算一毫。
此地舊傳公子札,吾心真慕伯成高。
飄然更有乘桴興,萬里寒江正復艚。
分類:
作者簡介(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號半山,謚文,封荊國公。世人又稱王荊公。漢族,北宋撫州臨川人(今江西省撫州市臨川區鄧家巷人),中國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歐陽修稱贊王安石:“翰林風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憐心尚在,后來誰與子爭先。”傳世文集有《王臨川集》、《臨川集拾遺》等。其詩文各體兼擅,詞雖不多,但亦擅長,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荊公最得世人哄傳之詩句莫過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次韻舍弟常州官舍應客》王安石 翻譯、賞析和詩意
《次韻舍弟常州官舍應客》是宋代文學家王安石所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霜雪紛紛上鬢毛,
憂時自悔目空蒿。
桑麻只欲求三畝,
勢利誰能算一毫。
此地舊傳公子札,
吾心真慕伯成高。
飄然更有乘桴興,
萬里寒江正復艚。
中文譯文:
冬天的霜雪紛紛飄落在我的鬢角,
在憂愁的時候,我后悔自己曾經輕視過草木。
我只想要三畝宅地種桑麻,
但是那些追逐名利的人,誰能算得出一毫的價值。
這片土地上曾經傳說著公子的事跡,
我真心敬慕著伯成高尚的品質。
我仿佛感到自己乘著小船漂流,
在萬里寒冷的江河中行駛著。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王安石內心的追求和思考。首先,他用霜雪紛紛上鬢毛的形象表達了自己年歲漸長、經歷艱辛的感受,同時也折射了時光的流逝和生命的有限。在憂愁的時候,他自悔過去目空一切,輕視了生活中的瑣碎和平凡,意識到了自己對于草木萬物的輕蔑。
接下來,詩人表達了自己對于名利的淡漠態度。他認為自己只追求三畝宅地種植桑麻,希望過一種簡單、安穩的生活。而那些追逐權勢和利益的人,他認為他們無法真正理解一毫的價值。這里的"一毫"可以被理解為微小的事物或者微不足道的利益,詩人認為勢利之人無法真正領悟其中的真諦。
最后兩句,詩人回到自己所在的環境,他提到了傳說中的公子札(即文學家楊億),表達了自己對于高尚品質的敬佩和追求。他感嘆自己仿佛乘著小船飄蕩在寒冷的江河中,表達了自己孤獨而追求卓越的心境。
整首詩通過對自然景物、人生追求和內心感受的描繪,表達了王安石對于名利追逐的批判和對高尚品質的向往。詩人以平實而悲涼的語言,展示了他對于現實世界的反思和對理想生活的向往,同時也折射了宋代士人對于社會價值觀的思考。
“勢利誰能算一毫”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ì yùn shè dì cháng zhōu guān shě yīng kè
次韻舍弟常州官舍應客
shuāng xuě fēn fēn shàng bìn máo, yōu shí zì huǐ mù kōng hāo.
霜雪紛紛上鬢毛,憂時自悔目空蒿。
sāng má zhǐ yù qiú sān mǔ, shì lì shuí néng suàn yī háo.
桑麻只欲求三畝,勢利誰能算一毫。
cǐ dì jiù chuán gōng zǐ zhá, wú xīn zhēn mù bó chéng gāo.
此地舊傳公子札,吾心真慕伯成高。
piāo rán gèng yǒu chéng fú xìng, wàn lǐ hán jiāng zhèng fù cáo.
飄然更有乘桴興,萬里寒江正復艚。
“勢利誰能算一毫”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四豪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