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年相約在林丘”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幾年相約在林丘”全詩
遺我珠璣何以報,恨無瑤玉與公舟。
分類:
作者簡介(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號半山,謚文,封荊國公。世人又稱王荊公。漢族,北宋撫州臨川人(今江西省撫州市臨川區鄧家巷人),中國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歐陽修稱贊王安石:“翰林風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憐心尚在,后來誰與子爭先。”傳世文集有《王臨川集》、《臨川集拾遺》等。其詩文各體兼擅,詞雖不多,但亦擅長,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荊公最得世人哄傳之詩句莫過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奉和景純十四丈三絕》王安石 翻譯、賞析和詩意
《奉和景純十四丈三絕》是宋代文學家王安石創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幾年相約在林丘,
多年來我們約定在林丘相會,
眼見京江更阻游。
然而如今,京江河水漸漸變得湍急,
無法順利前行。
遺我珠璣何以報,
你留下了珍貴的寶物給我,我該如何回報,
恨無瑤玉與公舟。
我懊悔沒有瑤玉和船只可供奉獻給你。
這首詩詞描繪了王安石與景純十四丈之間的友情和相聚之約。林丘是他們相會的地方,然而,由于京江水勢的變化,使得行船變得困難,阻礙了他們的相見。作者感到遺憾,因為景純十四丈給他留下了珍貴的禮物,而他卻無法以同樣珍貴的物品回報對方。這種情感表達了作者對友情的珍視和對友誼的渴望,同時也流露出一種無奈和遺憾之情。
這首詩詞情感真摯,文字簡練。通過描寫作者與景純十四丈的友情,以及因為環境的變遷而難以相聚的困擾,展現了作者對友誼的珍視和對友情的思念之情。詩中所提到的珠璣、瑤玉和公舟等象征著貴重和珍貴的禮物和交通工具,強化了作者對友情的重視和自己無法回報之感。整首詩詞通過簡潔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內心深處的情感,讓讀者對友情產生共鳴,并引發對珍貴友誼的思考和贊美之情。
“幾年相約在林丘”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fèng hé jǐng chún shí sì zhàng sān jué
奉和景純十四丈三絕
jǐ nián xiāng yuē zài lín qiū, yǎn jiàn jīng jiāng gèng zǔ yóu.
幾年相約在林丘,眼見京江更阻游。
yí wǒ zhū jī hé yǐ bào, hèn wú yáo yù yǔ gōng zhōu.
遺我珠璣何以報,恨無瑤玉與公舟。
“幾年相約在林丘”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十一尤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