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浪空分汴水來”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白浪空分汴水來”全詩
黃塵欲礙龜山出,白浪空分汴水來。
澄觀有材邀昧陋,霽云無力報奸回。
騷人此日追前事,悲氣隨風動管灰。
分類:
作者簡介(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號半山,謚文,封荊國公。世人又稱王荊公。漢族,北宋撫州臨川人(今江西省撫州市臨川區鄧家巷人),中國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歐陽修稱贊王安石:“翰林風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憐心尚在,后來誰與子爭先。”傳世文集有《王臨川集》、《臨川集拾遺》等。其詩文各體兼擅,詞雖不多,但亦擅長,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荊公最得世人哄傳之詩句莫過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和吳御史臨淮感事》王安石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和吳御史臨淮感事》
朝代:宋代
作者:王安石
柵鎖城扉曉一開,
柂牙車軸轉成雷。
黃塵欲礙龜山出,
白浪空分汴水來。
澄觀有材邀昧陋,
霽云無力報奸回。
騷人此日追前事,
悲氣隨風動管灰。
中文譯文:
城門的柵欄鎖住,清晨一開,
御馬的車軸轉動如雷。
黃色的塵土欲堵住龜山的出口,
白色的波浪徒然分開汴水而來。
澄觀有才能招募那些隱藏的才子,
晴空無力報告那些奸邪的回旋。
詩人在這一天追尋過去的事情,
悲傷之氣隨風吹動那些灰燼。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王安石寫給吳御史的作品,描繪了一幅早晨城門開啟的景象。詩人運用生動的形象描繪,將城門的柵欄比喻為鎖,形容城門打開時的聲音如雷鳴般震撼人心。黃色的塵土仿佛要阻擋龜山的出現,白色的波浪則將汴水分隔開來。這些景象展示了自然界的力量和活力。
接下來,詩人轉向人物描寫,他稱贊澄觀有才能,能夠發掘那些隱藏的才子,而晴空卻無力回應那些奸邪之徒的行動。這里可以理解為澄觀代表清廉正直的官員,而晴空則象征著天空,表示天空無法報復那些奸邪之徒的惡行。這種對正直與邪惡之間對抗的描繪,展示了作者對社會現實的關切和不滿。
最后兩句表達了詩人對過去的追思和悲傷之情。他稱自己為"騷人",可能指的是詩人的自稱,也暗示了他對傳統文化的繼承與追求。他在這一天回憶起過去的事情,內心充滿了悲傷之氣,這種悲傷伴隨著風吹動著灰燼,或許也暗示了歷史的塵封與消逝。
整首詩以景物描寫為主,通過運用生動的比喻和形象,展示了自然界的力量和社會現實的困境。同時,詩人對過去的追思和對社會的不滿也透露出一種憂國憂民的情感。這首詩在形式上簡潔明了,意境深遠,是王安石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白浪空分汴水來”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é wú yù shǐ lín huái gǎn shì
和吳御史臨淮感事
zhà suǒ chéng fēi xiǎo yī kāi, yí yá chē zhóu zhuǎn chéng léi.
柵鎖城扉曉一開,柂牙車軸轉成雷。
huáng chén yù ài guī shān chū, bái làng kōng fēn biàn shuǐ lái.
黃塵欲礙龜山出,白浪空分汴水來。
chéng guān yǒu cái yāo mèi lòu, jì yún wú lì bào jiān huí.
澄觀有材邀昧陋,霽云無力報奸回。
sāo rén cǐ rì zhuī qián shì, bēi qì suí fēng dòng guǎn huī.
騷人此日追前事,悲氣隨風動管灰。
“白浪空分汴水來”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