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見桑田幾變更”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待見桑田幾變更”全詩
情知木石無云補,待見桑田幾變更。
分類:
作者簡介(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號半山,謚文,封荊國公。世人又稱王荊公。漢族,北宋撫州臨川人(今江西省撫州市臨川區鄧家巷人),中國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歐陽修稱贊王安石:“翰林風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憐心尚在,后來誰與子爭先。”傳世文集有《王臨川集》、《臨川集拾遺》等。其詩文各體兼擅,詞雖不多,但亦擅長,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荊公最得世人哄傳之詩句莫過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精衛》王安石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精衛》
帝子銜冤久未平,
區區微意欲何成。
情知木石無云補,
待見桑田幾變更。
中文譯文:
帝王之子承受冤屈已久未能平息,
微小而急切的心愿又能如何實現。
深知木石無法填補云的空缺,
只能等待時光的流轉,期盼桑田滄海的變遷。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是宋代文學家王安石創作的作品,以精衛鳥為意象,抒發了作者對崇高理想未能實現和現實困境無法改變的無奈之情。
詩中的帝子指的是權貴子弟,他們承受著冤屈和不公,卻無法獲得平反和正義。區區微意指的是他們微小而急切的心愿,但在現實面前顯得微不足道,難以實現。
詩中的木石和云是比喻,表示微小的心愿和期望無法彌補大錯和不公正的現實。木石是堅硬的物體,無法填補云的空缺,也象征著無法改變現實困境的無能為力。作者深知這一點,只能等待時光的流轉,期待桑田滄海的變遷,希望未來能夠改變現狀。
整首詩詞表達了作者對社會不公和權貴子弟的無奈和憤懣之情,同時也展現了對未來變遷的希望和對正義的追求。通過精練的語言和意象的運用,詩人將自己的情感與讀者共鳴,反映了宋代社會的一種普遍心態和價值觀。
“待見桑田幾變更”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īng wèi
精衛
dì zi xián yuān jiǔ wèi píng, qū qū wēi yì yù hé chéng.
帝子銜冤久未平,區區微意欲何成。
qíng zhī mù shí wú yún bǔ, dài jiàn sāng tián jǐ biàn gēng.
情知木石無云補,待見桑田幾變更。
“待見桑田幾變更”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八庚 (仄韻) 去聲二十四敬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