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理寧復在”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此理寧復在”全詩
唯詩以譎諫,言者得無悔。
汾王昔監謗,變雅今尚載。
末俗忌諱繁,此理寧復在。
南山詠種豆,議法過四罪。
玄都戲桃花,母子受顛沛。
疑似已如此,況欲諄諄誨。
事變故不同,楊劉可為戒。
分類:
作者簡介(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號半山,謚文,封荊國公。世人又稱王荊公。漢族,北宋撫州臨川人(今江西省撫州市臨川區鄧家巷人),中國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歐陽修稱贊王安石:“翰林風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憐心尚在,后來誰與子爭先。”傳世文集有《王臨川集》、《臨川集拾遺》等。其詩文各體兼擅,詞雖不多,但亦擅長,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荊公最得世人哄傳之詩句莫過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楊劉》王安石 翻譯、賞析和詩意
《楊劉》
人各有是非,犯時為患害。
唯詩以譎諫,言者得無悔。
汾王昔監謗,變雅今尚載。
末俗忌諱繁,此理寧復在。
南山詠種豆,議法過四罪。
玄都戲桃花,母子受顛沛。
疑似已如此,況欲諄諄誨。
事變故不同,楊劉可為戒。
中文譯文:
《楊劉》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是非觀,犯錯時會帶來傷害和困擾。
只有詩詞能以巧妙的方式勸諫,說話者不會后悔。
古代汾王曾受到詆毀,但后來被人們珍視。
如今社會的風氣不同了,但這個道理仍然存在。
南山之上唱起了種豆歌,議論法律中的四種罪過。
玄都山上戲弄桃花,母子遭受了顛沛的命運。
如果這些事情都已經發生,怎么能期望諄諄教誨。
事情的發展總是不同的,我們可以從楊劉的故事中汲取教訓。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是王安石的作品,通過對歷史和現實的對比,表達了人們對于是非觀念的不同以及言論的重要性。詩中提到了汾王和楊劉兩個人物,分別代表了不同的境遇和命運。汾王受到詆毀卻被后人重視,楊劉的故事則是警示人們要以這些歷史為戒。通過南山詠種豆和玄都戲桃花的描寫,詩人反映了社會的變遷和人們對于傳統價值的忽視。最后,詩人提出了事情的發展是不同的,暗示人們應當警惕并從歷史中吸取教訓。
這首詩詞以簡潔的語言表達了深刻的思想,強調了詩詞的重要性和言論的力量。它提醒人們要保持對是非的敏感和正確的判斷,同時也警示人們要珍惜傳統文化和價值觀。詩人通過歷史的借鑒來啟迪讀者,讓人們在不同的時代中都能夠明辨是非,避免重蹈覆轍。這首詩詞既具有思想性,又給人以啟示,展現了王安石深厚的文學才華和智慧。
“此理寧復在”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áng liú
楊劉
rén gè yǒu shì fēi, fàn shí wéi huàn hài.
人各有是非,犯時為患害。
wéi shī yǐ jué jiàn, yán zhě dé wú huǐ.
唯詩以譎諫,言者得無悔。
fén wáng xī jiān bàng, biàn yǎ jīn shàng zài.
汾王昔監謗,變雅今尚載。
mò sú jì huì fán, cǐ lǐ níng fù zài.
末俗忌諱繁,此理寧復在。
nán shān yǒng zhǒng dòu, yì fǎ guò sì zuì.
南山詠種豆,議法過四罪。
xuán dōu xì táo huā, mǔ zǐ shòu diān pèi.
玄都戲桃花,母子受顛沛。
yí sì yǐ rú cǐ, kuàng yù zhūn zhūn huì.
疑似已如此,況欲諄諄誨。
shì biàn gù bù tóng, yáng liú kě wèi jiè.
事變故不同,楊劉可為戒。
“此理寧復在”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仄仄
韻腳:(仄韻) 上聲十賄 (仄韻) 去聲十一隊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