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坂回頭一拊心”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上坂回頭一拊心”全詩
已覺省煩非仲叔,安能養志似曾參。
憂傷遇事紛紛出,疾病乘虛亹亹侵。
未有半分求自贖,恐填溝壑更沾襟。
分類:
作者簡介(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號半山,謚文,封荊國公。世人又稱王荊公。漢族,北宋撫州臨川人(今江西省撫州市臨川區鄧家巷人),中國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歐陽修稱贊王安石:“翰林風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憐心尚在,后來誰與子爭先。”傳世文集有《王臨川集》、《臨川集拾遺》等。其詩文各體兼擅,詞雖不多,但亦擅長,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荊公最得世人哄傳之詩句莫過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初去臨川》王安石 翻譯、賞析和詩意
《初去臨川》是宋代詩人王安石的作品。下面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初去臨川》
東浮溪水渡長林,
上坂回頭一拊心。
已覺省煩非仲叔,
安能養志似曾參。
憂傷遇事紛紛出,
疾病乘虛亹亹侵。
未有半分求自贖,
恐填溝壑更沾襟。
中文譯文:
初次來到臨川,渡過東浮溪,穿越茂密的長林,
登上山坡,回首一拍胸膛。
我已經意識到,省悟煩惱并不像仲叔那樣得心應手,
怎能像曾參那樣培養心志。
憂傷和困擾事情接連不斷地發生,
疾病乘虛而至,迅速地侵襲。
我還沒有努力半點來尋求自我救贖,
擔心填滿溝壑,更加沾濕我的衣襟。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王安石自己的親身經歷為背景,表達了他初到臨川時的心境和困擾。詩中的東浮溪和長林是具體的景物,通過描繪自然環境,表現了詩人內心的動蕩和不安。
詩的前兩句描述了詩人渡過溪水,穿越長林的情景,回首望著背后的臨川,內心激蕩不安。這表現了詩人初到陌生之地的不適感和對未來的憂慮。
接下來的兩句表達了詩人對自身能力的懷疑和對仲叔和曾參的比較。仲叔和曾參都是古代的賢人,能夠應對煩惱并保持堅定的心志。詩人感嘆自己不能像他們一樣從容自若地面對困難和煩惱。
詩的后兩句描繪了詩人面臨的困擾和挑戰。他經歷了許多令人煩惱的事情,疾病也開始侵襲他的身體。詩人意識到自己還沒有真正努力去解決問題,擔心自己的困境和痛苦會越來越深。
整首詩通過描繪詩人內心的紛亂和困擾,表達了他在初到臨川時的無助和不安。詩人對自己的能力和心志產生了懷疑,同時感嘆人生的艱難和無奈。這首詩通過細膩的描寫和真實的情感,展現了王安石作為一個現實主義詩人的獨特風格。
“上坂回頭一拊心”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hū qù lín chuān
初去臨川
dōng fú xī shuǐ dù cháng lín, shàng bǎn huí tóu yī fǔ xīn.
東浮溪水渡長林,上坂回頭一拊心。
yǐ jué shěng fán fēi zhòng shū, ān néng yǎng zhì sì céng cān.
已覺省煩非仲叔,安能養志似曾參。
yōu shāng yù shì fēn fēn chū, jí bìng chéng xū wěi wěi qīn.
憂傷遇事紛紛出,疾病乘虛亹亹侵。
wèi yǒu bàn fēn qiú zì shú, kǒng tián gōu hè gèng zhān jīn.
未有半分求自贖,恐填溝壑更沾襟。
“上坂回頭一拊心”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十二侵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