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幕府輕裘緩帶時”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幕府輕裘緩帶時”全詩
塞垣高壘深溝地,幕府輕裘緩帶時。
趙將時皆思李牧,楚音身自感鍾儀。
慚君許我論邊鎖,俎豆平生卻少知。
分類:
作者簡介(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號半山,謚文,封荊國公。世人又稱王荊公。漢族,北宋撫州臨川人(今江西省撫州市臨川區鄧家巷人),中國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歐陽修稱贊王安石:“翰林風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憐心尚在,后來誰與子爭先。”傳世文集有《王臨川集》、《臨川集拾遺》等。其詩文各體兼擅,詞雖不多,但亦擅長,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荊公最得世人哄傳之詩句莫過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次韻酬子玉同年》王安石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次韻酬子玉同年》
盛德無心漠北窺,
蕃胡亦恐勢方羸。
塞垣高壘深溝地,
幕府輕裘緩帶時。
趙將時皆思李牧,
楚音身自感鍾儀。
慚君許我論邊鎖,
俎豆平生卻少知。
中文譯文:
盛德無心漠北窺,
偉大的德行卻無意北望,
蕃胡亦恐勢方羸。
異族蠻夷亦擔憂我國的勢力漸弱。
塞垣高壘深溝地,
邊境的城垣高聳,壕溝深遠,
幕府輕裘緩帶時。
朝廷高官輕車緩步,穿著輕薄的裘衣。
趙將時皆思李牧,
那些趙國的將領時常思念著李牧,
楚音身自感鍾儀。
我自己作為楚國的人,也能體會到忠誠的情感。
慚君許我論邊鎖,
我愧對您讓我來談論邊塞之事,
俎豆平生卻少知。
但我對祭祀和宴會等儀式的了解卻很少。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宋代文學家王安石所作,《次韻酬子玉同年》以邊塞之景為背景,表達了對國家安危與邊防戍衛的關切之情。
詩中通過對邊塞景物的描寫這首詩詞是宋代王安石所作,題為《次韻酬子玉同年》。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盛德無心漠北窺,
蕃胡亦恐勢方羸。
塞垣高壘深溝地,
幕府輕裘緩帶時。
趙將時皆思李牧,
楚音身自感鍾儀。
慚君許我論邊鎖,
俎豆平生卻少知。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作者王安石對于國家邊疆局勢的觸動和思考。詩中首先表達了盛德無心的北方蕃胡對于大宋勢力的憂慮,感嘆邊疆的形勢不容樂觀。塞垣高壘、深溝地形的描繪,突顯了北方邊境的堅固和危險。而幕府輕裘緩帶的描寫,則反映了朝廷官員對于邊疆事務的輕視和怠慢。
接下來的兩句,表達了當時趙國的將領們都在思念李牧將軍的威名和才能;而楚國的音樂使者則自覺地體悟到了秦國的儒儀之美,表達了他內心對于文化交流的共鳴與認同。
最后兩句表達了作者自愧不如,慚愧地向朋友承認自己對于邊疆事務的了解甚少,沒有足夠的知識來與友人共同探討。
整首詩通過對邊疆局勢、官員態度和自身局限的描繪,表達了作者對國家安危的憂慮和對于自身才智的謙遜。同時也體現了王安石重視邊疆事務、關注國家命運的責任感和擔當精神。
“幕府輕裘緩帶時”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ì yùn chóu zi yù tóng nián
次韻酬子玉同年
shèng dé wú xīn mò běi kuī, fān hú yì kǒng shì fāng léi.
盛德無心漠北窺,蕃胡亦恐勢方羸。
sāi yuán gāo lěi shēn gōu dì, mù fǔ qīng qiú huǎn dài shí.
塞垣高壘深溝地,幕府輕裘緩帶時。
zhào jiāng shí jiē sī lǐ mù, chǔ yīn shēn zì gǎn zhōng yí.
趙將時皆思李牧,楚音身自感鍾儀。
cán jūn xǔ wǒ lùn biān suǒ, zǔ dòu píng shēng què shǎo zhī.
慚君許我論邊鎖,俎豆平生卻少知。
“幕府輕裘緩帶時”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四支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