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嗟大盈北”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徒嗟大盈北”全詩
此谷乃清淺,松江能覆舟。
蟲魚何所知,上下相沉浮。
徒嗟大盈北,浩浩無春愁。
分類:
作者簡介(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號半山,謚文,封荊國公。世人又稱王荊公。漢族,北宋撫州臨川人(今江西省撫州市臨川區鄧家巷人),中國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歐陽修稱贊王安石:“翰林風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憐心尚在,后來誰與子爭先。”傳世文集有《王臨川集》、《臨川集拾遺》等。其詩文各體兼擅,詞雖不多,但亦擅長,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荊公最得世人哄傳之詩句莫過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次韻唐彥猷華亭十詠其七華亭谷》王安石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次韻唐彥猷華亭十詠其七華亭谷》
巨川非一源,
源亦在眾流。
此谷乃清淺,
松江能覆舟。
蟲魚何所知,
上下相沉浮。
徒嗟大盈北,
浩浩無春愁。
中文譯文:
巨大的江河并非只有一個源頭,
源頭也分散在眾多的支流中。
這個山谷清澈淺薄,
松江的水能夠覆蓋小船。
昆蟲和魚兒又能了解多少呢,
它們在上下流動中相互沉浮。
唯有我自己感慨北方的巨河,
浩浩蕩蕩,沒有春天的憂愁。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宋代文學家王安石的作品,描繪了華亭谷的景色和作者的情感。詩中通過對巨川、源頭、山谷和松江的描寫,表達了自然界萬物的流動變化和生命的起伏。詩人以巨川比喻生命的起源,認為生命的源頭不只一處,而是分散在眾多的細小事物中。谷中的清澈淺薄與松江的廣闊水域形成鮮明對比,展示了自然界的多樣性。
詩中提到的蟲魚是對自然界中微小生物的思考,它們對于大江大河的浩渺與變化無法完全理解,只能在上下流動中隨波逐流。最后兩句表達了詩人對北方大河的感慨,形容它的壯闊和深沉。詩人以北方大河的宏偉景象與華亭谷的清幽景色形成對比,表達了對北方大河的向往和對華亭谷的留戀之情。
整首詩以簡潔明快的語言描繪了自然界和人生的變化,展示了王安石深厚的感悟力和對自然的敏銳觀察。通過對自然景色的描寫,詩人表達了對生命和世界的思考,以及對自然界多樣性的贊美和敬畏之情。這首詩在字里行間透露出詩人對人生哲理的思索,給人以啟迪和共鳴。
“徒嗟大盈北”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ì yùn táng yàn yóu huá tíng shí yǒng qí qī huá tíng gǔ
次韻唐彥猷華亭十詠其七華亭谷
jù chuān fēi yī yuán, yuán yì zài zhòng liú.
巨川非一源,源亦在眾流。
cǐ gǔ nǎi qīng qiǎn, sōng jiāng néng fù zhōu.
此谷乃清淺,松江能覆舟。
chóng yú hé suǒ zhī, shàng xià xiāng chén fú.
蟲魚何所知,上下相沉浮。
tú jiē dà yíng běi, hào hào wú chūn chóu.
徒嗟大盈北,浩浩無春愁。
“徒嗟大盈北”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平仄
韻腳:(仄韻) 入聲二沃 (仄韻) 入聲十三職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