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冠原廟漢家儀”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衣冠原廟漢家儀”全詩
天子當懷霜露感,都人亦嘆鼓簫悲。
紛紛瑞氣隨云漢,漠漠榮光上日旗。
塵土未驚閶闔閉,綠槐空覆影參差。
分類:
作者簡介(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號半山,謚文,封荊國公。世人又稱王荊公。漢族,北宋撫州臨川人(今江西省撫州市臨川區鄧家巷人),中國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歐陽修稱贊王安石:“翰林風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憐心尚在,后來誰與子爭先。”傳世文集有《王臨川集》、《臨川集拾遺》等。其詩文各體兼擅,詞雖不多,但亦擅長,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荊公最得世人哄傳之詩句莫過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駕自啟圣還內》王安石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駕自啟圣還內》
作者:王安石(宋代)
衣冠原廟漢家儀,
羽衛親來此一時。
天子當懷霜露感,
都人亦嘆鼓簫悲。
紛紛瑞氣隨云漢,
漠漠榮光上日旗。
塵土未驚閶闔閉,
綠槐空覆影參差。
中文譯文:
衣冠整齊莊重,如同漢朝時的儀式,
羽衛親自護送,來到此地的一刻。
天子應當感慨萬千,如同感受到霜露的滋潤,
都城的人們也不禁擊鼓吹簫,深感悲傷。
瑞氣紛紛隨著云彩飄散,
冷冷的榮光升起在日旗上。
塵土還未驚擾廟宇的門扉,
綠槐樹影空蕩蕩地交錯。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王安石在宋代時期創作的作品,通過描繪一幅皇帝歸來的場景,抒發了作者對國家興盛和時代變遷的思考和感慨。
首先,詩中描述了衣冠整齊的羽衛護送著天子回到原廟,展現了皇權重歸的莊嚴和壯觀。衣冠原廟指的是皇帝在即位時所舉行的廟會,象征著國家的儀式和傳統。
其次,天子歸來引發了人們的思考和感嘆。作者以天子的心情來表達自己對時代變遷的感慨,認為天子應當懷念過去的榮光和辛酸,而都城的百姓也感嘆時光荏苒,生活的悲歡離合。
詩的后半部分描繪了皇帝歸來時的景象,瑞氣紛紛隨著云彩飄散,榮光在日旗上升起,給人一種祥瑞和莊重的感覺。然而,塵土還未驚擾廟宇的門扉,綠槐樹影空蕩蕩地交錯,暗示著廟宇的冷清和時代的變遷,讓人感嘆興盛與衰落的無常。
整首詩以莊重的語言和景象描繪了皇帝歸來的場景,通過皇帝和都城百姓的感嘆和思考,表達了對時代變遷的感慨和對國家興盛的期望。詩中運用了對比手法,既有莊嚴壯觀的景象,又有冷清和變遷的寓意,給人以深思和感傷之感。
“衣冠原廟漢家儀”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ià zì qǐ shèng hái nèi
駕自啟圣還內
yì guān yuán miào hàn jiā yí, yǔ wèi qīn lái cǐ yī shí.
衣冠原廟漢家儀,羽衛親來此一時。
tiān zǐ dāng huái shuāng lù gǎn, dōu rén yì tàn gǔ xiāo bēi.
天子當懷霜露感,都人亦嘆鼓簫悲。
fēn fēn ruì qì suí yún hàn, mò mò róng guāng shàng rì qí.
紛紛瑞氣隨云漢,漠漠榮光上日旗。
chén tǔ wèi jīng chāng hé bì, lǜ huái kōng fù yǐng cēn cī.
塵土未驚閶闔閉,綠槐空覆影參差。
“衣冠原廟漢家儀”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四支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