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織蘆編竹繼檐宇”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織蘆編竹繼檐宇”全詩
織蘆編竹繼檐宇,架以松櫟之條枚。
豈惟賓至得清坐,因有余地蘇陪臺。
愆陽陵秋更暴橫,焮我欲作昆明灰。
金流玉熠何足怪,鳥焚魚爛為可哀。
憶我少時亦值此,翛然但以書自埋。
老衰奄奄氣易奪,撫卷豈復能低徊。
西風忽送中夜濕,六合一氣窯新開。
簾窗幕戶便防冷,且恐霰雪相尋來。
分類:
作者簡介(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號半山,謚文,封荊國公。世人又稱王荊公。漢族,北宋撫州臨川人(今江西省撫州市臨川區鄧家巷人),中國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歐陽修稱贊王安石:“翰林風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憐心尚在,后來誰與子爭先。”傳世文集有《王臨川集》、《臨川集拾遺》等。其詩文各體兼擅,詞雖不多,但亦擅長,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荊公最得世人哄傳之詩句莫過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秋熱》王安石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秋熱》是宋代作家王安石創作的一首作品。以下是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火騰為虐不可摧,
屋窄無所逃吾骸。
織蘆編竹繼檐宇,
架以松櫟之條枚。
豈惟賓至得清坐,
因有余地蘇陪臺。
愆陽陵秋更暴橫,
焮我欲作昆明灰。
金流玉熠何足怪,
鳥焚魚爛為可哀。
憶我少時亦值此,
翛然但以書自埋。
老衰奄奄氣易奪,
撫卷豈復能低徊。
西風忽送中夜濕,
六合一氣窯新開。
簾窗幕戶便防冷,
且恐霰雪相尋來。
詩意和賞析:
《秋熱》這首詩描繪了一個炎熱的秋天景象,通過對屋內外環境的描繪,表達了作者的情感和思考。
詩的開頭描述了火勢猛烈,無法避免的狀況,屋子狹小無處躲避,作者的身體感到被火焰所困擾。接著,詩中出現了織蘆編竹、松櫟等自然元素,這些表達了屋檐之下的景象,也可理解為一種對自然的借喻。
下半部分的詩句中,作者表達了對秋天的不滿,描述了秋天更加炎熱的一面,暴露了作者對于炎熱的厭惡之情,甚至產生了自焚的念頭。金流、玉熠、鳥焚、魚爛等形象的運用,使得詩中的景象更加生動,也表達了作者對于自然界的不解和感慨。
最后幾句詩中,作者回憶起自己年少時的經歷,以及借書自娛的情景。然而,隨著年齡的增長,作者感嘆自己身體的衰老和氣力的不濟,再也不能像年輕時那樣長時間地埋頭讀書。詩的最后,作者突然描述了窗戶外的風景,預示著秋天即將轉涼,作者擔心冷風和雨雪的來臨。
整首詩通過對炎熱秋天景象的描寫,抒發了作者對自然環境和年歲的感嘆之情,同時也融入了對人生和自身的思考。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和比喻手法,使得作品更具有形象感和感染力。
“織蘆編竹繼檐宇”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qiū rè
秋熱
huǒ téng wèi nüè bù kě cuī, wū zhǎi wú suǒ táo wú hái.
火騰為虐不可摧,屋窄無所逃吾骸。
zhī lú biān zhú jì yán yǔ, jià yǐ sōng lì zhī tiáo méi.
織蘆編竹繼檐宇,架以松櫟之條枚。
qǐ wéi bīn zhì dé qīng zuò, yīn yǒu yú dì sū péi tái.
豈惟賓至得清坐,因有余地蘇陪臺。
qiān yáng líng qiū gèng bào héng, xìn wǒ yù zuò kūn míng huī.
愆陽陵秋更暴橫,焮我欲作昆明灰。
jīn liú yù yì hé zú guài, niǎo fén yú làn wèi kě āi.
金流玉熠何足怪,鳥焚魚爛為可哀。
yì wǒ shǎo shí yì zhí cǐ, xiāo rán dàn yǐ shū zì mái.
憶我少時亦值此,翛然但以書自埋。
lǎo shuāi yǎn yǎn qì yì duó, fǔ juǎn qǐ fù néng dī huí.
老衰奄奄氣易奪,撫卷豈復能低徊。
xī fēng hū sòng zhōng yè shī, liù hé yī qì yáo xīn kāi.
西風忽送中夜濕,六合一氣窯新開。
lián chuāng mù hù biàn fáng lěng, qiě kǒng sǎn xuě xiāng xún lái.
簾窗幕戶便防冷,且恐霰雪相尋來。
“織蘆編竹繼檐宇”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平仄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七麌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