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勢欲壓海”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山勢欲壓海”全詩
魚龍腥不到,日月影先來。
樹色秋擎出,鐘聲浪答回。
何期乘吏役,暫此拂塵埃。
分類:
作者簡介(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號半山,謚文,封荊國公。世人又稱王荊公。漢族,北宋撫州臨川人(今江西省撫州市臨川區鄧家巷人),中國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歐陽修稱贊王安石:“翰林風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憐心尚在,后來誰與子爭先。”傳世文集有《王臨川集》、《臨川集拾遺》等。其詩文各體兼擅,詞雖不多,但亦擅長,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荊公最得世人哄傳之詩句莫過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題回峰寺詩》王安石 翻譯、賞析和詩意
《題回峰寺詩》是宋代文學家王安石創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它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山勢欲壓海,禪扃向此開。
魚龍腥不到,日月影先來。
樹色秋擎出,鐘聲浪答回。
何期乘吏役,暫此拂塵埃。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回峰寺的景色和境界,表達了詩人對靜謐、超脫塵囂的追求。通過對山勢、禪院和自然元素的描繪,詩人表達了內心的寧靜與舒適,并借此寄托了對人生的思考和追求。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而深邃的語言,展現了自然與禪修的美妙融合。首先,詩人通過“山勢欲壓海”這一形象描述,表現出回峰寺巍峨壯觀的山勢,以及山勢給人的壓迫感。然而,接下來的一句“禪扃向此開”,意味著禪修的門戶打開了,暗示著詩人進入了一個超然凈土,遠離了塵世的喧囂和紛擾。
接著,詩人用“魚龍腥不到,日月影先來”這句詩來描繪禪院中的寧靜景象。禪院的清凈使得煩惱與雜念無法侵擾,而自然的元素則早已在禪院中顯露出來,如日月的影子先行到達,傳達了一種超越時間和空間的感受。
詩的后半部分,通過描繪“樹色秋擎出,鐘聲浪答回”,進一步增加了禪院的寧靜氛圍。秋天的樹木呈現出獨特的色彩,而鐘聲則像波浪般回蕩,使人心境寧靜。最后一句“何期乘吏役,暫此拂塵埃”,表達了詩人拋開塵世的煩惱和瑣事,暫時尋找內心的平靜和寧謐。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通過描繪山水、禪院和自然景物,表達了王安石對于超脫塵囂、追求內心寧靜的追求。詩人通過景物的描寫,與讀者共同體驗禪修的境界,使人們在喧囂的世界中尋求片刻的寧靜與放松,引發人們對內心自省、超越塵世的思考。
“山勢欲壓海”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tí huí fēng sì shī
題回峰寺詩
shān shì yù yā hǎi, chán jiōng xiàng cǐ kāi.
山勢欲壓海,禪扃向此開。
yú lóng xīng bú dào, rì yuè yǐng xiān lái.
魚龍腥不到,日月影先來。
shù sè qiū qíng chū, zhōng shēng làng dá huí.
樹色秋擎出,鐘聲浪答回。
hé qī chéng lì yì, zàn cǐ fú chén āi.
何期乘吏役,暫此拂塵埃。
“山勢欲壓海”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十賄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