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臺高聳間晴霞”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樓臺高聳間晴霞”全詩
渴愁如箭去年華,陶情滿滿傾榴花。
自嗟不及門前水,流到先生云外家。
分類:
作者簡介(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號半山,謚文,封荊國公。世人又稱王荊公。漢族,北宋撫州臨川人(今江西省撫州市臨川區鄧家巷人),中國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歐陽修稱贊王安石:“翰林風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憐心尚在,后來誰與子爭先。”傳世文集有《王臨川集》、《臨川集拾遺》等。其詩文各體兼擅,詞雖不多,但亦擅長,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荊公最得世人哄傳之詩句莫過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寄李士寧先生》王安石 翻譯、賞析和詩意
《寄李士寧先生》是宋代文學家王安石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樓臺高聳間晴霞,
松檜陰森夾柳斜。
渴愁如箭去年華,
陶情滿滿傾榴花。
自嗟不及門前水,
流到先生云外家。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作者對友人李士寧的思念之情。詩中描繪了樓臺高聳的景象,晴朗的霞光映照其間,松樹和柏樹的陰影投射在斜斜的柳樹之間。作者用渴望之情形容去年的光華如箭般迅速流逝,而自己的思慕之情則滿滿地傾注在盛開的榴花之上。最后,王安石惋惜地表示自己的感慨無法與門前的流水相比,而李士寧已經流落到了遙遠的云外之地。
賞析:
《寄李士寧先生》以簡潔而凝練的語言描繪了作者內心的情感和對友人的思念之情。通過對景物的描繪和感受的表達,詩人將自己的心情與自然景觀相融合,展現了作者對友人的深厚情誼和對歲月流轉的感慨之情。
詩中的樓臺高聳、晴霞、松檜、柳樹等景物形象描繪生動,展示了作者敏銳的觀察力和細膩的感受力。通過對去年光華如箭流逝的描述,詩人表達了對時光的無奈和對年華逝去的遺憾之情。而將自己的渴愁之情比喻為箭,更加強烈地表達了作者對友人的思念之情。
最后兩句詩中,作者以流水比喻自己的感慨無法與門前水相比,而李士寧已經流落到了云外之家,意味著友人已經遠離故鄉,使得作者的思念更加深沉和無法抒發。整首詩詞以簡約的語言展現了作者的情感和內心世界,以及對友人的思念之情,給人以深入的思考和共鳴的空間。
“樓臺高聳間晴霞”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ì lǐ shì níng xiān shēng
寄李士寧先生
lóu tái gāo sǒng jiān qíng xiá, sōng guì yīn sēn jiā liǔ xié.
樓臺高聳間晴霞,松檜陰森夾柳斜。
kě chóu rú jiàn qù nián huá, táo qíng mǎn mǎn qīng liú huā.
渴愁如箭去年華,陶情滿滿傾榴花。
zì jiē bù jí mén qián shuǐ, liú dào xiān shēng yún wài jiā.
自嗟不及門前水,流到先生云外家。
“樓臺高聳間晴霞”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六麻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