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虺已無憑”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夢虺已無憑”全詩
人自嘲便腹,吾方樂曲肱。
睡蛇雖不去,夢虺已無憑。
寄語中林客,思禪病未能。
分類:
作者簡介(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號半山,謚文,封荊國公。世人又稱王荊公。漢族,北宋撫州臨川人(今江西省撫州市臨川區鄧家巷人),中國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歐陽修稱贊王安石:“翰林風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憐心尚在,后來誰與子爭先。”傳世文集有《王臨川集》、《臨川集拾遺》等。其詩文各體兼擅,詞雖不多,但亦擅長,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荊公最得世人哄傳之詩句莫過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身閑》王安石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身閑》
朝代:宋代
作者:王安石
身閑宜晚食,
歲晏忌晨興。
人自嘲便腹,
吾方樂曲肱。
睡蛇雖不去,
夢虺已無憑。
寄語中林客,
思禪病未能。
中文譯文:
身體閑散時宜晚餐,
年歲漸長忌讓晨起。
人自嘲笑只是貪食,
我卻樂于撫肘弄琴。
沉睡的蛇雖然未離去,
夢中的蝮蛇已經不復存在。
寄語中林的客人們,
思念禪修而病痛未能痊愈。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由宋代著名政治家、文學家王安石所作。詩中表達了作者對身心閑適、從容自在的向往,以及對琴音的喜愛和對禪修的思念。
首先,詩人提到身閑宜晚食,意味著在寧靜的時間里,享受飲食的樂趣。歲晏忌晨興則強調了年歲漸長之后,晨起會帶來一種不必要的疲勞和不適,因此不宜早起。
詩中的人自嘲便腹,吾方樂曲肱,表達了作者對自己的幽默態度和對音樂的熱愛。人們常常嘲笑自己食量過大導致腹部凸起,但作者卻樂于在閑暇時撫肘弄琴,享受音樂帶來的愉悅。
接下來的兩句,睡蛇雖不去,夢虺已無憑,表達了作者對夢境的思考。盡管夢中的蛇未離去,但夢中的蝮蛇已經不再存在,這可能暗示著作者對于過去的回憶和夢境的虛無感。
最后兩句,寄語中林客,思禪病未能,表達了作者對于身心修行和禪修的向往和思念。作者將自己的思念寄托給中林的客人,希望能夠通過禪修擺脫思念之病,但由于某種原因,作者的禪修之路并未能夠實現。
整體而言,這首詩以簡約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閑適生活、音樂和禪修的向往,詩中蘊含著對于人生意義、夢境和修行的思考,展現了王安石獨特的生活態度和情感表達。
“夢虺已無憑”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hēn xián
身閑
shēn xián yí wǎn shí, suì yàn jì chén xīng.
身閑宜晚食,歲晏忌晨興。
rén zì cháo biàn fù, wú fāng yuè qǔ gōng.
人自嘲便腹,吾方樂曲肱。
shuì shé suī bù qù, mèng huī yǐ wú píng.
睡蛇雖不去,夢虺已無憑。
jì yǔ zhōng lín kè, sī chán bìng wèi néng.
寄語中林客,思禪病未能。
“夢虺已無憑”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十蒸 (仄韻) 去聲二十五徑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