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許高材老更剛”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自許高材老更剛”全詩
人憐直節生來瘦,自許高材老更剛。
會與蒿藜同雨露,終隨松柏到冰霜。
煩君惜取根株在,欲乞伶倫學鳳凰。
分類:
作者簡介(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號半山,謚文,封荊國公。世人又稱王荊公。漢族,北宋撫州臨川人(今江西省撫州市臨川區鄧家巷人),中國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歐陽修稱贊王安石:“翰林風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憐心尚在,后來誰與子爭先。”傳世文集有《王臨川集》、《臨川集拾遺》等。其詩文各體兼擅,詞雖不多,但亦擅長,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荊公最得世人哄傳之詩句莫過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與舍弟華藏院忞君亭詠竹》王安石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與舍弟華藏院忞君亭詠竹》
一逕森然四座涼,
殘陰余韻去何長。
人憐直節生來瘦,
自許高材老更剛。
會與蒿藜同雨露,
終隨松柏到冰霜。
煩君惜取根株在,
欲乞伶倫學鳳凰。
中文譯文:
一條小徑郁郁蔥蔥,四周涼爽宜人。
殘余的陰影和余音漸行漸遠。
人們欣賞直立挺拔的竹節,生來就苗條纖弱,
自認為有才華,年老后更顯剛毅。
竹子和蒿藜草一起經歷雨水和露水的滋潤,
最終與松樹和柏樹一同抵御冰霜。
我請求你珍惜竹子的根與莖,
希望能向伶俐的鳳凰學習。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宋代文學家王安石創作的一首詠竹之作。詩人以詠竹的方式,表達了自己的人生態度與情感。
詩的開頭描繪了一條幽靜的小徑,四周被茂密的竹林所環繞,給人一種清涼的感覺。隨后,詩人談到殘余的陰影和余音逐漸消散,這可以理解為過去的歲月已逝去。這里借用竹子的意象,暗示了人生的短暫和時光的流逝。
接下來,詩人表達了對直立挺拔的竹子的敬佩和憐憫。竹子雖然生來就苗條纖弱,但它們堅韌不拔,代表了詩人對堅持正直的品質的贊美。詩人以自己為例,自認為年老后更顯剛毅,表達了對自身的自豪和自信。
詩的后半部分,詩人將竹子與蒿藜草、松樹和柏樹進行對比。竹子與蒿藜草一同經歷雨水和露水的滋潤,終將與松樹和柏樹一同面對冰霜的考驗。這里體現了詩人對竹子堅韌不拔的品質的敬佩,并以竹子為榜樣,希望自己能像松柏一樣經受住歲月的考驗。
最后兩句表達了詩人對竹子的熱切期望,希望能珍惜竹子的根與莖,并以竹子為榜樣,學習伶俐的鳳凰,傳承自己的才華。
整首詩以詠竹的形式,通過對竹子的贊美和自我反思,表達了詩人對堅韌不拔、才華過人的品質的向往,并寄托了對自身人生道路的思考和期望。
“自許高材老更剛”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ǔ shè dì huá cáng yuàn mín jūn tíng yǒng zhú
與舍弟華藏院忞君亭詠竹
yī jìng sēn rán sì zuò liáng, cán yīn yú yùn qù hé zhǎng.
一逕森然四座涼,殘陰余韻去何長。
rén lián zhí jié shēng lái shòu, zì xǔ gāo cái lǎo gèng gāng.
人憐直節生來瘦,自許高材老更剛。
huì yǔ hāo lí tóng yǔ lù, zhōng suí sōng bǎi dào bīng shuāng.
會與蒿藜同雨露,終隨松柏到冰霜。
fán jūn xī qǔ gēn zhū zài, yù qǐ líng lún xué fèng huáng.
煩君惜取根株在,欲乞伶倫學鳳凰。
“自許高材老更剛”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七陽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