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身兼抱百憂虞”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一身兼抱百憂虞”全詩
疇昔心期俱喪勇,此來腰疾更悉虛。
久聞陽羨安家好,自度淵明與世疏。
亦有未歸溝壑日,會應相近置田廬。
分類:
作者簡介(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號半山,謚文,封荊國公。世人又稱王荊公。漢族,北宋撫州臨川人(今江西省撫州市臨川區鄧家巷人),中國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歐陽修稱贊王安石:“翰林風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憐心尚在,后來誰與子爭先。”傳世文集有《王臨川集》、《臨川集拾遺》等。其詩文各體兼擅,詞雖不多,但亦擅長,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荊公最得世人哄傳之詩句莫過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寄虞氏兄弟》王安石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寄虞氏兄弟》
朝代:宋代
作者:王安石
中文譯文:
一身兼抱百憂虞,
忽忽如狂久廢書。
疇昔心期俱喪勇,
此來腰疾更悉虛。
久聞陽羨安家好,
自度淵明與世疏。
亦有未歸溝壑日,
會應相近置田廬。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是宋代著名政治家文學家王安石所作,題為《寄虞氏兄弟》。詩中表達了作者對虞氏兄弟的思念之情和自身的苦悶之感。
首先,詩中描述了作者自身的境遇。他心憂國家百姓的疾苦,憂慮紛紛交織,使他猶如狂亂一般,長時間荒廢了讀書的興趣。他曾經懷揣著遠大的志向和勇氣,但多年的經歷使他失去了當初的雄心壯志,如今只感到腰疼和內心的空虛。
其次,詩中提到了陽羨,暗示了陽羨虞氏兄弟的安好。這種對兄弟的稱呼表達了作者與虞氏兄弟的親密關系,他們相互關心,互相探訪。陽羨是一個地方名,可能是指陽羨縣,虞氏兄弟在那里安家。作者自己則感覺與虞氏兄弟淵源深厚,但與世人疏遠。這句話表達了王安石在政治上的孤立和他自身的困惑。
最后,詩中提到了未歸的溝壑,可能指作者曾經在政治上被貶謫的經歷。這句話表達了作者期待與虞氏兄弟相聚的心情,希望有一天能夠回到故鄉,與他們共同生活,安頓下來。
整首詩以深沉的抒情方式表達了王安石內心的憂慮和對親友的思念。作者通過自身的經歷和感受,揭示了人生的無常和掙扎,以及對家人友人的依戀和渴望。這首詩詞展現了王安石細膩的情感和對生活的思考,給人一種朦朧而深沉的美感。
“一身兼抱百憂虞”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ì yú shì xiōng dì
寄虞氏兄弟
yī shēn jiān bào bǎi yōu yú, hū hū rú kuáng jiǔ fèi shū.
一身兼抱百憂虞,忽忽如狂久廢書。
chóu xī xīn qī jù sàng yǒng, cǐ lái yāo jí gèng xī xū.
疇昔心期俱喪勇,此來腰疾更悉虛。
jiǔ wén yáng xiàn ān jiā hǎo, zì dù yuān míng yǔ shì shū.
久聞陽羨安家好,自度淵明與世疏。
yì yǒu wèi guī gōu hè rì, huì yīng xiāng jìn zhì tián lú.
亦有未歸溝壑日,會應相近置田廬。
“一身兼抱百憂虞”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七虞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