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見古人羞”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宜見古人羞”全詩
尚蒙今士笑,宜見古人羞。
老圃聊須問,良田亦欲求。
非關畏黻冕,無責易身修。
分類:
作者簡介(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號半山,謚文,封荊國公。世人又稱王荊公。漢族,北宋撫州臨川人(今江西省撫州市臨川區鄧家巷人),中國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歐陽修稱贊王安石:“翰林風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憐心尚在,后來誰與子爭先。”傳世文集有《王臨川集》、《臨川集拾遺》等。其詩文各體兼擅,詞雖不多,但亦擅長,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荊公最得世人哄傳之詩句莫過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世事》王安石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世事》
世事一何稠,
論心日已偷。
尚蒙今士笑,
宜見古人羞。
老圃聊須問,
良田亦欲求。
非關畏黻冕,
無責易身修。
中文譯文:
世間事務多么繁雜,
人們的內心早已被窺視。
尚且受到當代士人的嘲笑,
更應該受到古人的恥笑。
老圃只想問詢一些事情,
渴望擁有一片好田地。
并不是因為畏懼權貴的封衣冠,
而是無愧于自身的修養與改善。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是宋代文學家王安石所創作,表達了對世事紛繁復雜的觀察和思考。詩人感慨世間事務的繁雜,人們的內心思慮繁多,無法輕易被了解。他指出,即使在當代,人們對于他人的內心也只能窺視一部分,而且往往會受到當代士人的嘲笑和譏諷。然而,詩人認為真正應該受到恥笑的是那些不符合古人行為準則的人。
在詩的后半部分,詩人表達了自己的愿望和追求。他希望能夠有機會向老圃請教一些問題,渴望擁有一片良田美地。這里的老圃可以理解為一個智者或長者,詩人希望能夠從他那里獲得智慧和指導。同時,詩人也表達了自己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他追求的并不是權貴的封衣冠,而是真正的內心修養和個人成長。
整首詩以簡練的語言表達了詩人對于世事的觀察和思考,展示了他對于內心世界和個人修養的重視。通過對古人的尊重和對自身追求的描繪,詩人呼吁人們應該注重內心的修養,追求真正的美好生活,而不是被世俗的功名利祿所迷惑。這種思想在宋代的文人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也體現了王安石的個人追求和價值觀。
“宜見古人羞”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hì shì
世事
shì shì yī hé chóu, lùn xīn rì yǐ tōu.
世事一何稠,論心日已偷。
shàng méng jīn shì xiào, yí jiàn gǔ rén xiū.
尚蒙今士笑,宜見古人羞。
lǎo pǔ liáo xū wèn, liáng tián yì yù qiú.
老圃聊須問,良田亦欲求。
fēi guān wèi fú miǎn, wú zé yì shēn xiū.
非關畏黻冕,無責易身修。
“宜見古人羞”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十一尤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