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文實有寄”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斯文實有寄”全詩
一日鳳鳥去,千秋梁木摧。
煙留衰草恨,風造暮林哀。
豈謂登臨處,飄然獨往來。
分類:
作者簡介(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號半山,謚文,封荊國公。世人又稱王荊公。漢族,北宋撫州臨川人(今江西省撫州市臨川區鄧家巷人),中國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歐陽修稱贊王安石:“翰林風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憐心尚在,后來誰與子爭先。”傳世文集有《王臨川集》、《臨川集拾遺》等。其詩文各體兼擅,詞雖不多,但亦擅長,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荊公最得世人哄傳之詩句莫過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題雱祠堂》王安石 翻譯、賞析和詩意
《題雱祠堂》是王安石創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它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斯文實有寄,天豈偶天才。
一日鳳鳥去,千秋梁木摧。
煙留衰草恨,風造暮林哀。
豈謂登臨處,飄然獨往來。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作者對時光流轉和人事變遷的思考和感慨。詩人通過對雱祠堂的描繪,抒發了自己對歷史的思念和對逝去歲月的感慨,同時也表達了對自身處境的思考和對未來的期許。
賞析:
《題雱祠堂》以簡潔而含蓄的語言,展現了王安石對時光流轉和人事變遷的感慨與思考。首句“斯文實有寄,天豈偶天才。”表明斯文之道實在有其寄托,天地之間豈會偶然存在天才之輩。這句話既是對斯文之道的肯定,也是對人才的思考。
接下來的兩句“一日鳳鳥去,千秋梁木摧。”表達了時間的流逝和事物的更替。鳳鳥代表祥瑞和吉祥,它的離去象征著美好的時光逝去,而千秋梁木的摧毀則暗示著歷史的更迭和事物的消亡。
接下來的兩句“煙留衰草恨,風造暮林哀。”通過煙和風的形象描繪,表達了歲月的無情和人事的凄涼。煙留衰草恨,意味著歲月的流轉使得曾經繁盛的事物逐漸凋零,而風造暮林哀,則表達了對逝去時光的悲傷和懷念之情。
最后一句“豈謂登臨處,飄然獨往來。”表達了詩人對自身處境的思考和對未來的期許。詩人置身于登臨之處,孤獨地往來飄動,表明他對外界的追求和對內心的自在之間的矛盾。這句話也可以理解為對自由意志的追求和對命運束縛的反思。
總體而言,《題雱祠堂》通過簡潔而富有意境的語言,表達了對時光流轉和人事變遷的感慨與思考,同時也展示了詩人對自身處境和未來的思考和期許。這首詩詞通過對歷史、時間和人生的思考,啟迪人們對生命意義和價值的思考,具有深遠的內涵和感人的藝術魅力。
“斯文實有寄”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tí pāng cí táng
題雱祠堂
sī wén shí yǒu jì, tiān qǐ ǒu tiān cái.
斯文實有寄,天豈偶天才。
yī rì fèng niǎo qù, qiān qiū liáng mù cuī.
一日鳳鳥去,千秋梁木摧。
yān liú shuāi cǎo hèn, fēng zào mù lín āi.
煙留衰草恨,風造暮林哀。
qǐ wèi dēng lín chù, piāo rán dú wǎng lái.
豈謂登臨處,飄然獨往來。
“斯文實有寄”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去聲四寘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