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氣方尊極”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御氣方尊極”全詩
衣冠萬國會,陵寢百神朝。
夏鼎傳歸啟,虞羹想見堯。
誰當授椽筆,論德在瓊瑤。
分類:
作者簡介(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號半山,謚文,封荊國公。世人又稱王荊公。漢族,北宋撫州臨川人(今江西省撫州市臨川區鄧家巷人),中國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歐陽修稱贊王安石:“翰林風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憐心尚在,后來誰與子爭先。”傳世文集有《王臨川集》、《臨川集拾遺》等。其詩文各體兼擅,詞雖不多,但亦擅長,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荊公最得世人哄傳之詩句莫過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英宗皇帝挽辭二首》王安石 翻譯、賞析和詩意
《英宗皇帝挽辭二首》是宋代文學家王安石創作的兩首挽辭詩。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第一首:
御氣方尊極,
乘云已泬寥。
衣冠萬國會,
陵寢百神朝。
中文譯文:
皇帝的威嚴已經達到了最高點,
乘著云彩已經飄然遠去。
各國的貴族在朝廷集會,
祭拜陵墓的百神也來朝拜。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主要表達了英宗皇帝的離世和對他的挽歌。詩的開頭描述了皇帝的威嚴已經達到了極點,御氣象征著皇帝的尊貴和權威。接著,詩人用乘云已泬寥的意象,形容皇帝已經駕著云彩飄然離去,象征著他的離世和超凡的境界。
下半部分描繪了皇帝離世后的場景。衣冠萬國會,指的是各國的貴族齊聚朝廷,表示他們對皇帝的致敬和哀悼。陵寢百神朝,指的是祭拜陵墓的百神前來朝拜,顯示了皇帝的偉大和受到神靈崇敬。
整首詩通過對皇帝離世的描繪,展現了他的尊崇地位和偉大功績,表達了對英宗皇帝的敬仰和懷念之情。
第二首:
夏鼎傳歸啟,
虞羹想見堯。
誰當授椽筆,
論德在瓊瑤。
中文譯文:
夏朝的鼎傳承被重新啟動,
虞舜曾經品嘗的美味虞羹令人懷念堯帝。
誰將接過傳家之寶筆,
以美玉瓊瑤來議論美德。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以古代傳世之物和傳世之美食為象征,表達了對英宗皇帝的挽歌和對接班人的期望。詩的開頭提到夏鼎傳歸啟,夏鼎是古代傳世之物的象征,指的是皇位的傳承被重新啟動,意味著英宗皇帝已逝世,接班人即將上位。
接下來提到虞羹想見堯,虞羹是古代傳世之美食的象征,象征著美好的時代和人們對美好事物的向往。虞羹令人懷念堯帝,表達了對過去偉大統治者的懷念之情。
最后兩句談到傳家之寶筆和美德。傳家之寶筆指的是接班人將接過皇位的象征,承擔起治理國家的責任。以美玉瓊瑤來議論美德,表示接班人應該用美好的言行來表達對美德的推崇和追求。
整首詩透過對傳世之物和美食的描繪,寄托了對英宗皇帝的哀思和對接班人的期望。詩人希望接班人能夠承繼英宗皇帝的治理之道,并以高尚的美德來引領國家,使國家繼續繁榮昌盛。
這兩首《英宗皇帝挽辭》詩詞以崇高的語言和象征意象,表達了對英宗皇帝的敬仰和懷念之情,同時對接班人的責任和期望進行了寄托。它們展現了王安石作為宋代文學家的才華和對皇帝的贊頌,同時也反映了當時社會對皇帝的崇拜和對國家治理的期望。
“御氣方尊極”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īng zōng huáng dì wǎn cí èr shǒu
英宗皇帝挽辭二首
yù qì fāng zūn jí, chéng yún yǐ jué liáo.
御氣方尊極,乘云已泬寥。
yì guān wàn guó huì, líng qǐn bǎi shén cháo.
衣冠萬國會,陵寢百神朝。
xià dǐng chuán guī qǐ, yú gēng xiǎng jiàn yáo.
夏鼎傳歸啟,虞羹想見堯。
shuí dāng shòu chuán bǐ, lùn dé zài qióng yáo.
誰當授椽筆,論德在瓊瑤。
“御氣方尊極”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平
韻腳:(仄韻) 入聲十三職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