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謳歌歸圣子”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謳歌歸圣子”全詩
忽辭千歲祝,虛卜五年征。
羽衛悲哀送,山陵指顧成。
謳歌歸圣子,世孝在持盈。
分類:
作者簡介(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號半山,謚文,封荊國公。世人又稱王荊公。漢族,北宋撫州臨川人(今江西省撫州市臨川區鄧家巷人),中國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歐陽修稱贊王安石:“翰林風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憐心尚在,后來誰與子爭先。”傳世文集有《王臨川集》、《臨川集拾遺》等。其詩文各體兼擅,詞雖不多,但亦擅長,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荊公最得世人哄傳之詩句莫過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英宗皇帝挽辭二首》王安石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英宗皇帝挽辭二首》
朝代:宋代
作者:王安石
玉冊上鴻名,猶殘警蹕聲。
忽辭千歲祝,虛卜五年征。
羽衛悲哀送,山陵指顧成。
謳歌歸圣子,世孝在持盈。
中文譯文:
寶玉冊上記載了偉大的名字,仍然回蕩著莊嚴的警鳴聲。
突然辭別了千歲的祝福,卻只能虛擬地卜算五年的征程。
羽衛悲痛地送行,山陵指著遠方的歸宿。
歌頌歸來的圣子,世間的孝道在繼續傳承。
詩意:
這首詩詞是王安石為宋英宗寫的挽辭,表達了對英宗皇帝的悼念和贊頌。詩中通過描述皇帝的辭世場景,表達了對他的功績和才名的贊美,同時也展現了人們對皇帝的深深懷念和悲傷之情。詩中提到了羽衛(皇家衛士)悲痛地送行,山陵指明了皇帝的歸宿,表示人們對皇帝的追思和希望他能在來世安享幸福。最后一句歌頌了皇帝的圣子,并強調了世間對孝道的傳承。
賞析:
這首挽辭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表達了對英宗皇帝的深深懷念和對他的功績的贊頌。作者運用了象征和隱喻的手法,通過玉冊、警蹕聲、千歲祝福等形象,生動地描繪了皇帝生前的輝煌和離世后的悲傷場景。詩中的對比手法也很巧妙,將皇帝的千歲祝福與虛卜五年征程相對照,凸顯了皇帝的功業和人們對他的期望。最后一句歌頌了皇帝的圣子和世間的孝道,體現了儒家思想中尊孝的價值觀。整首詩情感真摯,表達了作者和人們對英宗皇帝的深深懷念和敬意。
“謳歌歸圣子”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īng zōng huáng dì wǎn cí èr shǒu
英宗皇帝挽辭二首
yù cè shàng hóng míng, yóu cán jǐng bì shēng.
玉冊上鴻名,猶殘警蹕聲。
hū cí qiān suì zhù, xū bo wǔ nián zhēng.
忽辭千歲祝,虛卜五年征。
yǔ wèi bēi āi sòng, shān líng zhǐ gù chéng.
羽衛悲哀送,山陵指顧成。
ōu gē guī shèng zǐ, shì xiào zài chí yíng.
謳歌歸圣子,世孝在持盈。
“謳歌歸圣子”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上聲四紙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