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光山氣碧浮浮”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水光山氣碧浮浮”全詩
從此只應長入夢,夢中還與故人游。
分類:
作者簡介(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號半山,謚文,封荊國公。世人又稱王荊公。漢族,北宋撫州臨川人(今江西省撫州市臨川區鄧家巷人),中國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歐陽修稱贊王安石:“翰林風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憐心尚在,后來誰與子爭先。”傳世文集有《王臨川集》、《臨川集拾遺》等。其詩文各體兼擅,詞雖不多,但亦擅長,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荊公最得世人哄傳之詩句莫過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杭州望湖樓回馬上作呈玉汝樂道》王安石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杭州望湖樓回馬上作呈玉汝樂道》
水光山氣碧浮浮,
落日將歸又少留。
從此只應長入夢,
夢中還與故人游。
中文譯文:
湖水閃爍,山巒云霧浮動,
夕陽將要落下,又不愿停留。
從今以后,只能長久地進入夢中,
在夢里與故人一同游蕩。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宋代文學家王安石創作的,表達了對杭州西湖美景的贊美和對逝去友情的懷念之情。
首聯寫杭州西湖的美景,用水光山氣碧浮浮來描繪湖水的閃爍和山巒云霧的變幻,形象生動地展現了湖光山色的美麗。暮色漸濃,夕陽即將西下,但作者卻感嘆落日將歸又少留,表達了對美景離去的惋惜之情。
接下來的下聯表達了作者面對友情的離別和思念之情。從今以后,只能長久地進入夢中,意味著作者與故人的相聚只能在夢境中實現,無法在現實中再次相逢。夢中與故人游蕩,表達了作者對友情的珍重和對故人的思念之情。
整首詩以簡潔明快的語言描繪了杭州西湖的美景,并融入了對友情的懷念,展現了詩人對自然景色和人情之間的深刻感悟。通過描繪美景和表達思念,王安石將自然景色與人情交融,賦予了這首詩以深刻的情感和意義,給人以美好的想象和共鳴。
“水光山氣碧浮浮”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áng zhōu wàng hú lóu huí mǎ shàng zuò chéng yù rǔ lè dào
杭州望湖樓回馬上作呈玉汝樂道
shuǐ guāng shān qì bì fú fú, luò rì jiāng guī yòu shǎo liú.
水光山氣碧浮浮,落日將歸又少留。
cóng cǐ zhǐ yīng zhǎng rù mèng, mèng zhōng hái yǔ gù rén yóu.
從此只應長入夢,夢中還與故人游。
“水光山氣碧浮浮”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十一尤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