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岸迥重重柳”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岸迥重重柳”全詩
不愁南浦暗,歸伴有姮娥。
分類:
作者簡介(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號半山,謚文,封荊國公。世人又稱王荊公。漢族,北宋撫州臨川人(今江西省撫州市臨川區鄧家巷人),中國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歐陽修稱贊王安石:“翰林風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憐心尚在,后來誰與子爭先。”傳世文集有《王臨川集》、《臨川集拾遺》等。其詩文各體兼擅,詞雖不多,但亦擅長,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荊公最得世人哄傳之詩句莫過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晚歸》王安石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晚歸》
朝代:宋代
作者:王安石
岸迥重重柳,
川低渺渺河。
不愁南浦暗,
歸伴有姮娥。
中文譯文:
河岸上垂下重重的柳樹,
河水流淌得低迷而渺茫。
不必擔心在南方的港口昏暗,
回家的時候有美麗的仙女相伴。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以自然景色描繪了晚歸的景象,展現了作者王安石對家的思念和渴望。詩中的柳樹倒映在河岸上,形成了層層疊疊的景象,給人以厚重感,而河水則流淌得低迷而遼闊,營造出了一種渺茫的氛圍。作者用這樣的描寫表達了自己對歸家的期盼和渴望,同時也抒發了對離別的不舍之情。
詩的最后兩句"不愁南浦暗,歸伴有姮娥",揭示了作者的欣喜之情。南浦指的是歸途中的港口,作者并不擔心港口昏暗,因為回家的時候有美麗的仙女姮娥作為伴侶。這里的姮娥是神話中月宮中的仙女,象征著美好和幸福。通過描繪歸途中的美景和美麗的伴侶,王安石表達了對家庭和幸福生活的向往。
整首詩以簡潔凝練的語言勾勒出了晚歸的場景,以及作者對家的思念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通過自然景色的描寫和情感的表達,這首詩詞給人以溫馨、懷舊的感覺,體現了王安石清新婉約的寫作風格。
“岸迥重重柳”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wǎn guī
晚歸
àn jiǒng chóng chóng liǔ, chuān dī miǎo miǎo hé.
岸迥重重柳,川低渺渺河。
bù chóu nán pǔ àn, guī bàn yǒu héng é.
不愁南浦暗,歸伴有姮娥。
“岸迥重重柳”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二十五有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