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發鳥啼皆有思”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花發鳥啼皆有思”全詩
花發鳥啼皆有思,忍尋棠棣鶺鴒詩。
分類:
作者簡介(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號半山,謚文,封荊國公。世人又稱王荊公。漢族,北宋撫州臨川人(今江西省撫州市臨川區鄧家巷人),中國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歐陽修稱贊王安石:“翰林風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憐心尚在,后來誰與子爭先。”傳世文集有《王臨川集》、《臨川集拾遺》等。其詩文各體兼擅,詞雖不多,但亦擅長,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荊公最得世人哄傳之詩句莫過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宣州府君喪過金陵》王安石 翻譯、賞析和詩意
《宣州府君喪過金陵》是宋代政治家、文學家王安石所作的一首詩。以下是對這首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百年難盡此身悲,
眼入春風祗涕洟。
花發鳥啼皆有思,
忍尋棠棣鶺鴒詩。
詩意:
這首詩是王安石寫給宣州府君的悼詞,表達了他對宣州府君去世的悲痛之情。詩中描繪了春天的景象,以及作者在這樣美好的時刻仍然感到悲傷的心情。詩人感嘆百年來自己的悲哀無法盡訴,眼淚隨著春風而流淌。盡管花朵盛開、鳥兒啼鳴,但一切景象都不能使作者忘卻心中的思念之情。詩人忍住了對宣州府君的思念之情,沒有去尋找能夠表達自己哀思的詩句。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明快的語言描繪了王安石對宣州府君去世的悲痛之情。詩人通過對春天景象的描繪,表達了他內心的悲傷與思念,并突顯了自己對逝去的宣州府君的尊敬與懷念之情。盡管春天萬物復蘇,但詩人仍然無法擺脫對逝者的思念,這種對故人的深深懷念使整首詩充滿了濃厚的悲意。
詩中的"百年難盡此身悲",表達了作者對逝者的悲痛之情無法用語言來完全表達,這種無法言說的悲傷使詩中的情感更加深沉。"眼入春風祗涕洟"形象地描繪了作者因悲傷而流下的眼淚,將作者內心的傷痛與春風連結在一起。
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通過對春天的描繪和對逝者的思念,表達了作者對宣州府君的深深懷念和悲痛之情。這首詩以其情感真摯、意境深遠而被廣泛傳誦,展現了王安石作為政治家和文學家的才華與情感。
“花發鳥啼皆有思”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xuān zhōu fǔ jūn sàng guò jīn líng
宣州府君喪過金陵
bǎi nián nán jǐn cǐ shēn bēi, yǎn rù chūn fēng zhī tì tì.
百年難盡此身悲,眼入春風祗涕洟。
huā fā niǎo tí jiē yǒu sī, rěn xún táng dì jí líng shī.
花發鳥啼皆有思,忍尋棠棣鶺鴒詩。
“花發鳥啼皆有思”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平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四支 (仄韻) 去聲四寘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