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華豈易依”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西華豈易依”全詩
似欲來為瑞,如何去不歸。
琴樽已寂寞,筆墨尚光輝。
空復平生友,西華豈易依。
分類:
作者簡介(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號半山,謚文,封荊國公。世人又稱王荊公。漢族,北宋撫州臨川人(今江西省撫州市臨川區鄧家巷人),中國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歐陽修稱贊王安石:“翰林風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憐心尚在,后來誰與子爭先。”傳世文集有《王臨川集》、《臨川集拾遺》等。其詩文各體兼擅,詞雖不多,但亦擅長,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荊公最得世人哄傳之詩句莫過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陳動之秘丞挽辭二首》王安石 翻譯、賞析和詩意
《陳動之秘丞挽辭二首》是宋代文學家王安石的作品之一。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詩詞中文譯文:
人間三十六,追逐孔鸞飛。
似欲來為瑞,如何去不歸。
琴樽已寂寞,筆墨尚光輝。
空復平生友,西華豈易依。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王安石對陳動之秘丞(指陳彥允,王安石的朋友)的離別之情。詩中描繪了人生的短暫和無常,以及友情的珍貴和不易。作者感慨地提到,人在世間只有三十六個年華,追逐著孔鸞(傳說中能飛升成仙的鳥)的飛舞。陳動似乎要來成為吉祥的征兆,但如何離去卻不復歸來。琴和酒樽已經變得寂寞,但文字和思想仍然閃耀著光輝。雖然與陳動分別,但作者希望他們的友誼能夠保持不變,盡管這在西華(指陳彥允的官職)已經不再容易。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對人生和友情的思考,表達了作者對離別的感慨和對珍貴友誼的珍視。作者以簡潔而凝練的語言,將人間光陰的短暫與無常與友情的珍貴對比起來。孔鸞飛舞的意象象征著追求卓越和超越凡俗的精神追求,而陳動的離去則暗示了這種追求的難以為繼和不可避免的離別。在琴和酒樽的寂寞與文字和思想的光輝之間,作者表達了對精神追求的堅持和珍視。最后,作者表達了對友誼的珍惜,希望即使在陳動離去之后,他們的友誼依然能夠保持下去,盡管這在陳彥允的官職已經不再容易。整首詩詞以簡潔而深刻的表達,給人以深思和感慨,展現了王安石獨特的思想和情感。
“西華豈易依”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hén dòng zhī mì chéng wǎn cí èr shǒu
陳動之秘丞挽辭二首
rén jiān sān shí liù, zhuī zhú kǒng luán fēi.
人間三十六,追逐孔鸞飛。
shì yù lái wèi ruì, rú hé qù bù guī.
似欲來為瑞,如何去不歸。
qín zūn yǐ jì mò, bǐ mò shàng guāng huī.
琴樽已寂寞,筆墨尚光輝。
kōng fù píng shēng yǒu, xī huá qǐ yì yī.
空復平生友,西華豈易依。
“西華豈易依”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五微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