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豈伊山川間”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豈伊山川間”全詩
迢迢百馀尺,豁達開四門。
雖有車馬客,而無人世喧。
游目俯大江,列筵慰別魂。
是時秋冬交,節往顏色昏。
天寒鳥獸休,霜露在草根。
今我送舅氏,萬感集清尊。
豈伊山川間,回首盜賊繁。
高賢意不暇,王命久崩奔。
臨風欲慟哭,聲出已復吞。
分類:
作者簡介(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圣”,其詩被稱為“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400余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紀念。
《閬州東樓筵,奉送十一舅往青城縣,得昏字》杜甫 翻譯、賞析和詩意
中文譯文:
閬州東樓筵,送別親戚去青城縣。天色昏暗。
詩意:
這首詩寫道詩人杜甫在閬州東樓筵上送別親戚往青城縣的情景。詩人通過描繪高樓、車馬、大江和筵席等畫面,表達了自己對親戚遠行的感慨和離別之情。詩人同時也提到了當時的社會動蕩和貧困困境。
賞析:
這首詩以描寫景物和敘述情感為主線,通過描繪高樓、車馬、大江和筵席等畫面,展示了詩人在送別親戚的時刻所感受到的景色和氛圍。詩人運用了對比的手法,將詩人所身處的閬州東樓筵的奢華和安寧與當時社會的動蕩和貧困形成鮮明對比,表達了他對親戚遠行的憂慮和離別之情,同時也暗示了自己所在的社會環境的艱難和動蕩。整首詩以短短詩句展現了詩人所感受到的復雜情緒和對社會現實的思考。
“豈伊山川間”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láng zhōu dōng lóu yán, fèng sòng shí yī jiù wǎng qīng chéng xiàn, dé hūn zì
閬州東樓筵,奉送十一舅往青城縣,得昏字
céng chéng yǒu gāo lóu, zhì gǔ dān wò cún.
曾城有高樓,制古丹雘存。
tiáo tiáo bǎi yú chǐ, huò dá kāi sì mén.
迢迢百馀尺,豁達開四門。
suī yǒu chē mǎ kè, ér wú rén shì xuān.
雖有車馬客,而無人世喧。
yóu mù fǔ dà jiāng, liè yán wèi bié hún.
游目俯大江,列筵慰別魂。
shì shí qiū dōng jiāo, jié wǎng yán sè hūn.
是時秋冬交,節往顏色昏。
tiān hán niǎo shòu xiū, shuāng lù zài cǎo gēn.
天寒鳥獸休,霜露在草根。
jīn wǒ sòng jiù shì, wàn gǎn jí qīng zūn.
今我送舅氏,萬感集清尊。
qǐ yī shān chuān jiān, huí shǒu dào zéi fán.
豈伊山川間,回首盜賊繁。
gāo xián yì bù xiá, wáng mìng jiǔ bēng bēn.
高賢意不暇,王命久崩奔。
lín fēng yù tòng kū, shēng chū yǐ fù tūn.
臨風欲慟哭,聲出已復吞。
“豈伊山川間”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五刪 (仄韻) 去聲十六諫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