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馬追隨出蹛林”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胡馬追隨出蹛林”全詩
奉使由來須陸賈,離親何必強曾參。
燕人候望空甌脫,胡馬追隨出蹛林。
萬里春風歸正好,亦逢佳客想揮金。
分類:
作者簡介(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號半山,謚文,封荊國公。世人又稱王荊公。漢族,北宋撫州臨川人(今江西省撫州市臨川區鄧家巷人),中國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歐陽修稱贊王安石:“翰林風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憐心尚在,后來誰與子爭先。”傳世文集有《王臨川集》、《臨川集拾遺》等。其詩文各體兼擅,詞雖不多,但亦擅長,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荊公最得世人哄傳之詩句莫過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次韻平甫喜唐公自契丹歸》王安石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次韻平甫喜唐公自契丹歸》
留犁撓酒得戎心,
繡袷通歡歲月深。
奉使由來須陸賈,
離親何必強曾參。
燕人候望空甌脫,
胡馬追隨出蹛林。
萬里春風歸正好,
亦逢佳客想揮金。
中文譯文:
留下犁撓酒得戎心,
絲綢袷通往來歡樂歲月深。
奉命出使歷來需經商旅,
離開親人為何非要強行參與政務。
燕人期待著的空著甌袋已脫去,
胡馬追隨著出現在蹛林之中。
萬里迢迢歸來的春風正好,
也遇到了令人愉快的客人,想要揮金暢飲。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是宋代文學家王安石創作的作品,以詠史抒懷的方式表達了作者對唐公自契丹歸的喜悅之情。詩中通過對不同場景的描繪,展現了作者對歸來的唐公表達的敬佩和歡迎之情。
首先,詩的開篇以留犁撓酒得戎心作為引子,表達了作者對唐公歸來的歡喜之情。留犁是指留下犁具,撓酒指招待宴請,得戎心表示唐公在征戰中保持了戰士的勇氣和心志。
接下來,詩中提到繡袷通歡歲月深,繡袷是絲綢的內衣,通指往來。這句表達了唐公和作者交往深厚,共度了許多快樂的歲月。
然后,詩中提到奉使由來須陸賈,離親何必強曾參。這是對唐公出使的歷史背景的提及。奉使指出使,陸賈是指旅行商人。作者通過這兩句表達了唐公出使的必要性,并對其離開親人參與政務表示疑問。
接著,詩中描繪了燕人候望空甌脫,胡馬追隨出蹛林。燕人指北方的人民,空甌脫指他們等待已久的空著的甌袋已經脫去,胡馬追隨出蹛林表示北方的戰馬隨著唐公一同歸來。這些描繪表達了北方人民對唐公歸來的期盼和歡迎。
最后,詩中提到萬里春風歸正好,亦逢佳客想揮金。萬里春風歸指唐公歸來的路程遙遠,而春風則象征著溫暖和喜悅。亦逢佳客想揮金表示詩人在唐公歸來之際遇到了令人愉快的客人,他們一同歡慶。
整首詩以歡迎唐公歸來為主題,通過描繪各種情景,表達了作者對唐公的喜悅和對歸來的唐公的敬佩和歡迎之情。詩中運用了具體的形象描寫和象征意義的修辭手法,展示了作者對唐公的贊美和對歸鄉的喜悅。整首詩情感真摯,語言簡練,通過細膩的描寫和對比,將歡迎歸來的喜悅情感表達得淋漓盡致。
“胡馬追隨出蹛林”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ì yùn píng fǔ xǐ táng gōng zì qì dān guī
次韻平甫喜唐公自契丹歸
liú lí náo jiǔ dé róng xīn, xiù jiá tōng huān suì yuè shēn.
留犁撓酒得戎心,繡袷通歡歲月深。
fèng shǐ yóu lái xū lù jiǎ, lí qīn hé bì qiáng zēng shēn.
奉使由來須陸賈,離親何必強曾參。
yàn rén hòu wàng kōng ōu tuō, hú mǎ zhuī suí chū dài lín.
燕人候望空甌脫,胡馬追隨出蹛林。
wàn lǐ chūn fēng guī zhèng hǎo, yì féng jiā kè xiǎng huī jīn.
萬里春風歸正好,亦逢佳客想揮金。
“胡馬追隨出蹛林”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十二侵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