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稱慶具新儀”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朝廷稱慶具新儀”全詩
羌兵自此無傳箭,漢甲如今不解累。
幕府上功聯舊伐,朝廷稱慶具新儀。
周家道泰西戎喙,還見詩人詠串夷。
分類:
作者簡介(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號半山,謚文,封荊國公。世人又稱王荊公。漢族,北宋撫州臨川人(今江西省撫州市臨川區鄧家巷人),中國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歐陽修稱贊王安石:“翰林風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憐心尚在,后來誰與子爭先。”傳世文集有《王臨川集》、《臨川集拾遺》等。其詩文各體兼擅,詞雖不多,但亦擅長,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荊公最得世人哄傳之詩句莫過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和蔡副樞賀平戎慶捷》王安石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和蔡副樞賀平戎慶捷》
中文譯文:
城郭名王據兩陲,
軍前一日送降旗。
羌兵自此無傳箭,
漢甲如今不解累。
幕府上功聯舊伐,
朝廷稱慶具新儀。
周家道泰西戎喙,
還見詩人詠串夷。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宋代王安石所作,題目為《和蔡副樞賀平戎慶捷》。詩中描繪了戰爭勝利后的景象以及對勝利的慶賀。
詩的開頭寫道“城郭名王據兩陲”,表達了戰勝敵人、保衛家園的豪情壯志。接著描述了“軍前一日送降旗”,這是指戰勝的敵人投降,表明敵軍已經無力反抗。
下一句“羌兵自此無傳箭,漢甲如今不解累”,表達了戰勝后的和平局面,不再需要擔心敵軍的箭矢,也解除了漢族士兵的戰爭負擔。這兩句反映了太平盛世的景象。
接下來的兩句“幕府上功聯舊伐,朝廷稱慶具新儀”,表達了戰功的累積和慶賀的儀式。幕府指的是朝廷的軍事組織,聯舊伐表示與過去的戰爭相連,朝廷對勝利給予了慶賀,舉行了慶祝儀式。
最后兩句“周家道泰西戎喙,還見詩人詠串夷”,表達了戰勝西方敵人的喜悅,以及文人對勝利的贊頌。周家道泰指的是周朝,在這里象征著朝廷的道統和統治力量。詩人通過詠史贊頌的方式,將戰勝敵人的壯麗場面與詩歌藝術相結合,表達了對勝利的贊美和喜悅之情。
整首詩通過描繪戰爭的結束、和平的到來以及對勝利的慶賀,展現了作者對和平與繁榮的向往,同時也表達了對國家的忠誠和對戰勝的自豪感。同時,通過將戰勝敵人的壯麗場面與詩歌藝術相結合,展示了詩人的才華和對文學的追求。
“朝廷稱慶具新儀”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é cài fù shū hè píng róng qìng jié
和蔡副樞賀平戎慶捷
chéng guō míng wáng jù liǎng chuí, jūn qián yī rì sòng jiàng qí.
城郭名王據兩陲,軍前一日送降旗。
qiāng bīng zì cǐ wú chuán jiàn, hàn jiǎ rú jīn bù jiě lèi.
羌兵自此無傳箭,漢甲如今不解累。
mù fǔ shàng gōng lián jiù fá, cháo tíng chēng qìng jù xīn yí.
幕府上功聯舊伐,朝廷稱慶具新儀。
zhōu jiā dào tài xī róng huì, hái jiàn shī rén yǒng chuàn yí.
周家道泰西戎喙,還見詩人詠串夷。
“朝廷稱慶具新儀”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四支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