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籠金鎖只煩冤”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玉籠金鎖只煩冤”全詩
真須強學人間語,舉世無人解鳥言。
分類:
作者簡介(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號半山,謚文,封荊國公。世人又稱王荊公。漢族,北宋撫州臨川人(今江西省撫州市臨川區鄧家巷人),中國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歐陽修稱贊王安石:“翰林風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憐心尚在,后來誰與子爭先。”傳世文集有《王臨川集》、《臨川集拾遺》等。其詩文各體兼擅,詞雖不多,但亦擅長,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荊公最得世人哄傳之詩句莫過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全宋詩見鸚鵡戲作四句》王安石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全宋詩見鸚鵡戲作四句》
作者:王安石(宋代)
朝代:宋代
云木何時兩翅翻,
玉籠金鎖只煩冤。
真須強學人間語,
舉世無人解鳥言。
中文譯文:
鸚鵡何時才能展翅飛翔,
被金屬籠子和鎖鏈束縛只感到困擾。
它真正希望學習人類的語言,
可惜世界上沒有人能理解鳥兒的言語。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鸚鵡為主題,表達了鳥兒渴望自由和溝通的情感。詩中的鸚鵡被關在玉籠金鎖之中,無法自由翱翔于云間,感到非常痛苦和困擾。它渴望學習人類的語言,希望能夠與人類進行交流,但遺憾的是,世界上沒有人能夠理解鳥兒的言語。
這首詩以簡潔而深刻的語言,展現了人類對自由和溝通的渴望,同時也表達了一種對于生命和存在的思考。詩中的鸚鵡象征著被束縛的個體,而人類則象征著對自由和理解的追求。通過這種對比,詩人王安石傳達了一種深刻的哲理,即人們在追求自由和理解的過程中,常常會遇到各種限制和困擾,無論是外在的束縛還是內心的隔閡。
這首詩通過簡潔而富有意象的語言,喚起了讀者對于自由、理解和溝通的思考。它提醒人們珍惜和追求自由,并呼喚人們之間的理解和共情,以建立更加和諧的人類社會。
“玉籠金鎖只煩冤”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quán sòng shī jiàn yīng wǔ xì zuò sì jù
全宋詩見鸚鵡戲作四句
yún mù hé shí liǎng chì fān, yù lóng jīn suǒ zhǐ fán yuān.
云木何時兩翅翻,玉籠金鎖只煩冤。
zhēn xū qiáng xué rén jiān yǔ, jǔ shì wú rén jiě niǎo yán.
真須強學人間語,舉世無人解鳥言。
“玉籠金鎖只煩冤”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三元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