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陽偷理釣魚絲”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夕陽偷理釣魚絲”全詩
斜倚水開花有思,緩隨風轉柳如癡。
青天白日春常好,綠發朱顏老自悲。
跋馬臥堪塵滿眼,夕陽偷理釣魚絲。
分類: 金明池
作者簡介(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號半山,謚文,封荊國公。世人又稱王荊公。漢族,北宋撫州臨川人(今江西省撫州市臨川區鄧家巷人),中國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歐陽修稱贊王安石:“翰林風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憐心尚在,后來誰與子爭先。”傳世文集有《王臨川集》、《臨川集拾遺》等。其詩文各體兼擅,詞雖不多,但亦擅長,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荊公最得世人哄傳之詩句莫過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金明池》王安石 翻譯、賞析和詩意
《金明池》
宜秋西望碧參差,
憶看鄉人禊飲時。
斜倚水開花有思,
緩隨風轉柳如癡。
青天白日春常好,
綠發朱顏老自悲。
跋馬臥堪塵滿眼,
夕陽偷理釣魚絲。
中文譯文:
在宜秋的時候向西望去,碧色的山巒錯落有致,
回憶起看鄉親們舉行禊飲的時刻。
斜倚在水邊,花朵在水面上開放,引發思緒,
緩緩地隨風搖曳的柳樹仿佛入了迷。
藍天白日,春天始終美好,
青春變老的人自然感到悲傷。
跋涉著騎馬躺下來,眼中盡是塵埃,
夕陽偷偷地理著漁線。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宋代文學家王安石所作,表達了對故鄉的思念和對時光流轉的感慨。詩人通過描繪景色和表達情感,展現了對家鄉的眷戀以及歲月的無情。
首先,詩人以宜秋的景色作為描繪的背景,西望著參差錯落的青山,給人以寧靜和美麗的感覺。他回憶起與鄉親們一起舉行禊飲的情景,禊飲是古代的一種祭祀儀式,通過這一場景,詩人展現了對家鄉親人的思念之情。
接下來,詩人以水邊的景物為切入點,描述了水中花朵的美麗。花朵在水面上開放,給人以溫馨和暢快的感覺。詩人借此表達了自己思緒的起伏和激蕩,仿佛自己也被這美景所感染。
然后,詩人轉而表達對光陰流逝的感慨。他描述了藍天白日和春天的美好,但同時也意識到自己的青春已逝,老去的面容讓他感到悲傷。這種對光陰流逝和時光不可挽回的感嘆,體現了詩人對歲月的深刻思考和無奈。
最后兩句以夕陽和釣魚為象征,詩人以夕陽時分偷偷理著釣魚絲來作為結束。夕陽的余暉和釣魚的安寧寂靜,與前文的憂愁形成對比,也可理解為詩人在尋求安寧和釋放心靈的一種方式。
總的來說,這首詩通過描繪景色和抒發情感,將詩人對家鄉的思念和對光陰流轉的感慨融入其中。通過對自然景色和個人情感的交融,表達了對故鄉的眷戀、對時光流逝的思考以及對安寧和釋放的追求。
“夕陽偷理釣魚絲”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īn míng chí
金明池
yí qiū xī wàng bì cēn cī, yì kàn xiāng rén xì yǐn shí.
宜秋西望碧參差,憶看鄉人禊飲時。
xié yǐ shuǐ kāi huā yǒu sī, huǎn suí fēng zhuǎn liǔ rú chī.
斜倚水開花有思,緩隨風轉柳如癡。
qīng tiān bái rì chūn cháng hǎo, lǜ fā zhū yán lǎo zì bēi.
青天白日春常好,綠發朱顏老自悲。
bá mǎ wò kān chén mǎn yǎn, xī yáng tōu lǐ diào yú sī.
跋馬臥堪塵滿眼,夕陽偷理釣魚絲。
“夕陽偷理釣魚絲”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四支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