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扶照水弄春柔”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相扶照水弄春柔”全詩
碧合晚云霞上起,紅爭朝日雪邊流。
我無丹白知如夢,人有朱銳見即愁。
疑此冶容詩所忌,故將樛木比綢繆。
分類:
作者簡介(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號半山,謚文,封荊國公。世人又稱王荊公。漢族,北宋撫州臨川人(今江西省撫州市臨川區鄧家巷人),中國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歐陽修稱贊王安石:“翰林風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憐心尚在,后來誰與子爭先。”傳世文集有《王臨川集》、《臨川集拾遺》等。其詩文各體兼擅,詞雖不多,但亦擅長,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荊公最得世人哄傳之詩句莫過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酴醾金沙二花合發》王安石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酴醾金沙二花合發》
朝代:宋代
作者:王安石
相扶照水弄春柔,
發似矜夸歛似羞。
碧合晚云霞上起,
紅爭朝日雪邊流。
我無丹白知如夢,
人有朱銳見即愁。
疑此冶容詩所忌,
故將樛木比綢繆。
中文譯文:
彼此相互攜手來到水邊,輕柔地嬉戲。
發飾看起來既自負又謙遜。
晚霞與云彩交相輝映,爭奇斗艷,
晨曦灑下,如同雪花飄落在水邊。
我不知道什么是真實,什么是虛幻,
人們對于華麗的外表只會感到憂愁。
或許,這種妝飾在詩詞中被視為忌諱,
因此,我用樛木來比喻它們,將其隱藏起來。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個以水景為背景的場景,表達了對于華麗妝飾和外表虛飾的思考和疑惑。詩人通過描繪兩人相互攜手在水邊嬉戲,表達了柔和、輕盈的氛圍。發飾被形容為自負而謙遜,既矜夸又羞澀,暗示了對于外表的復雜態度。
接著,詩人描繪了晚霞和云彩的美麗景象,以及朝陽照射在水中雪花飄落的畫面。這些描寫暗示了華麗和美麗的表象之下,存在著爭斗和競爭。
在最后兩句中,詩人表達了對于真實和虛幻的迷惑。他說自己不知道什么是真實,什么是虛幻,而人們對于華麗的外表卻感到憂愁。詩人疑惑地認為,也許華麗的外表在詩詞中被看作是忌諱的,所以他用樛木來比喻它們,并將其隱藏起來。
這首詩詞通過對于華麗和虛飾的描繪,表達了對于外表和真實性的思考和質疑。詩人通過水景和自然景象的描寫,以及對于人們對于外表的態度的暗示,傳達了一種對于真實與虛幻之間的矛盾和困惑的情感。整首詩詞意境優美,文字精煉,給人以深思。
“相扶照水弄春柔”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tú mí jīn shā èr huā hé fā
酴醾金沙二花合發
xiāng fú zhào shuǐ nòng chūn róu, fā shì jīn kuā hān shì xiū.
相扶照水弄春柔,發似矜夸歛似羞。
bì hé wǎn yún xiá shàng qǐ, hóng zhēng cháo rì xuě biān liú.
碧合晚云霞上起,紅爭朝日雪邊流。
wǒ wú dān bái zhī rú mèng, rén yǒu zhū ruì jiàn jí chóu.
我無丹白知如夢,人有朱銳見即愁。
yí cǐ yě róng shī suǒ jì, gù jiāng jiū mù bǐ chóu móu.
疑此冶容詩所忌,故將樛木比綢繆。
“相扶照水弄春柔”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十一尤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