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豈潛衡匹”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近豈潛衡匹”全詩
放馬倚長崖,煙云爭吐沒。
遠疑嵩華低,近豈潛衡匹。
奚為鮮眺覽,過者輒倉卒。
吾將凌其巔,震蕩睨溟渤。
旁行告予言,世孰於此忽。
邃深不可俯,儲藏盡妖物。
踴躍狼虎群,蜿蜒蛇虺窟。
惜哉危絕山,歲久沉汨沒。
誰將除茀涂,萬里游人出。
分類:
作者簡介(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號半山,謚文,封荊國公。世人又稱王荊公。漢族,北宋撫州臨川人(今江西省撫州市臨川區鄧家巷人),中國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歐陽修稱贊王安石:“翰林風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憐心尚在,后來誰與子爭先。”傳世文集有《王臨川集》、《臨川集拾遺》等。其詩文各體兼擅,詞雖不多,但亦擅長,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荊公最得世人哄傳之詩句莫過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望晼山馬上作》王安石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望晼山馬上作》
作者:王安石(宋代)
朝代:宋代
恆天青郁郁,
千峰互崷崒。
放馬倚長崖,
煙云爭吐沒。
遠疑嵩華低,
近豈潛衡匹。
奚為鮮眺覽,
過者輒倉卒。
吾將凌其巔,
震蕩睨溟渤。
旁行告予言,
世孰於此忽。
邃深不可俯,
儲藏盡妖物。
踴躍狼虎群,
蜿蜒蛇虺窟。
惜哉危絕山,
歲久沉汨沒。
誰將除茀涂,
萬里游人出。
中文譯文:
天空常常一片青藍,
千山峻峭相互交錯。
我放馬依靠在高崖旁,
云霧爭相吞沒。
從遠處看,嵩華山顯得低矮,
近處的山峰卻隱藏得高聳。
為何少有人登上此山俯瞰,
路過的人總是匆忙離去。
我將攀登至山巔,
震撼著眺望渤海和黃海。
旁人對我說,
這世界又有誰能比此地更令人突然驚嘆?
山的深處無法俯視,
儲藏了各種珍奇的動物。
狼虎群體躍動,
蛇虺蜿蜒于山洞之中。
可惜啊,這座危險而絕美的山,
多年來沉默湮沒。
誰將來清除這山上的荊棘,
讓萬里之游人從此涌出。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描繪了王安石對晼山的向往和對自然景觀的贊美。他將山的高峻、云霧的變幻以及山中的珍奇動物描繪得栩栩如生,展現了大自然的壯麗與神秘。詩中的"恆天青郁郁"和"千峰互崷崒"描繪了山峰的高聳和繁多,"放馬倚長崖,煙云爭吐沒"則表現了云霧繚繞的景象。
詩人表達了自己攀登晼山的決心,他要登上山巔,俯瞰渤海和黃海,展望廣闊的世界。他認為在這個世界上,很少有地方可以與晼山相比,令人如此驚嘆。他向旁人傳達了自己的決心和對山的敬畏之情,強調晼山的深邃和隱藏其中的珍奇動物。
整首詩以景描寫為主,通過描繪山的壯麗景色和自然奇觀,表達了詩人對大自然的敬畏和向往。同時,詩中也有對人類行為的思考,通過描繪過路行人匆忙離去的情景,反映出人們對自然美景的忽視和匆忙的生活態度。
這首詩詞以其獨特的描寫手法和深邃的意境,展示了王安石作為一位宋代文人的才藝和對自然的熱愛。它傳達了人與自然的關系,啟發人們重新關注和珍視大自然的美麗和神秘。
“近豈潛衡匹”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wàng wǎn shān mǎ shàng zuò
望晼山馬上作
héng tiān qīng yù yù, qiān fēng hù qiú zú.
恆天青郁郁,千峰互崷崒。
fàng mǎ yǐ zhǎng yá, yān yún zhēng tǔ méi.
放馬倚長崖,煙云爭吐沒。
yuǎn yí sōng huá dī, jìn qǐ qián héng pǐ.
遠疑嵩華低,近豈潛衡匹。
xī wèi xiān tiào lǎn, guò zhě zhé cāng cù.
奚為鮮眺覽,過者輒倉卒。
wú jiāng líng qí diān, zhèn dàng nì míng bó.
吾將凌其巔,震蕩睨溟渤。
páng xíng gào yǔ yán, shì shú yú cǐ hū.
旁行告予言,世孰於此忽。
suì shēn bù kě fǔ, chǔ cáng jǐn yāo wù.
邃深不可俯,儲藏盡妖物。
yǒng yuè láng hǔ qún, wān yán shé huī kū.
踴躍狼虎群,蜿蜒蛇虺窟。
xī zāi wēi jué shān, suì jiǔ chén mì méi.
惜哉危絕山,歲久沉汨沒。
shuí jiāng chú fú tú, wàn lǐ yóu rén chū.
誰將除茀涂,萬里游人出。
“近豈潛衡匹”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入聲四質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