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國憂民適此時”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許國憂民適此時”全詩
寓興中園為遠趣,托名華榜有新詩。
數株碧柳蒼苔地,一丈紅蕖淥水池。
坐聽楚謠知歲美,想銜杯酒問花期。
分類:
作者簡介(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號半山,謚文,封荊國公。世人又稱王荊公。漢族,北宋撫州臨川人(今江西省撫州市臨川區鄧家巷人),中國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歐陽修稱贊王安石:“翰林風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憐心尚在,后來誰與子爭先。”傳世文集有《王臨川集》、《臨川集拾遺》等。其詩文各體兼擅,詞雖不多,但亦擅長,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荊公最得世人哄傳之詩句莫過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籌思亭》王安石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籌思亭》
作者:王安石(宋代)
昔人何計亦何思,
許國憂民適此時。
寓興中園為遠趣,
托名華榜有新詩。
數株碧柳蒼苔地,
一丈紅蕖淥水池。
坐聽楚謠知歲美,
想銜杯酒問花期。
中文譯文:
過去人們有何計劃、何思慮,
國家的憂慮和人民的苦難正當此時。
在這繁華的中園中尋找遠方的歡樂,
通過在華榜上留下新的詩篇來表達自己。
幾株碧綠的垂柳在苔蘚地生長,
一池紅蕖花盛開在清澈的水池中。
坐在這里傾聽楚地的歌謠,感受歲月的美好,
思索著舉杯邀酒,詢問花期的來臨。
詩意和賞析:
《籌思亭》是王安石的一首詩詞,通過描繪園林景色和表達情感,抒發了作者對時代的憂慮和對人民的關懷。
詩篇開頭提到過去人們的計劃和思考,以及國家和人民所面臨的困境。這種憂慮正好與當下的時代背景相契合,表達了作者對社會狀況的關切。
接下來,詩中描繪了一個優美的園林景色,其中有碧綠的垂柳和盛開的紅蕖花。這些景物與前兩句的憂慮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展現了一種溫馨、寧靜的氛圍。通過這種對比,作者表達了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對人民幸福的期盼。
最后兩句表達了作者對歲月的美好感受和對未來的期許。楚謠是指楚地的歌謠,作者坐在園中聆聽,感受歲月的流轉和美好的時光。而舉杯邀酒、問花期,則是表達了作者對未來的期待和對生活的熱愛。
總體而言,這首詩詞通過對園林景色的描繪和對時代的思考,展現了作者對社會的關切和對人民幸福的期盼。同時,通過對美好生活和未來的描繪,表達了對美好時光的追求和對生活的熱愛。
“許國憂民適此時”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hóu sī tíng
籌思亭
xī rén hé jì yì hé sī, xǔ guó yōu mín shì cǐ shí.
昔人何計亦何思,許國憂民適此時。
yù xìng zhōng yuán wèi yuǎn qù, tuō míng huá bǎng yǒu xīn shī.
寓興中園為遠趣,托名華榜有新詩。
shù zhū bì liǔ cāng tái dì, yī zhàng hóng qú lù shuǐ chí.
數株碧柳蒼苔地,一丈紅蕖淥水池。
zuò tīng chǔ yáo zhī suì měi, xiǎng xián bēi jiǔ wèn huā qī.
坐聽楚謠知歲美,想銜杯酒問花期。
“許國憂民適此時”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四支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