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弦欲緩何妨促”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琴弦欲緩何妨促”全詩
當此沈陰無白日,豈知炎旱有彤云。
琴弦欲緩何妨促,畫蠹微生故可熏。
回首涼秋知未遠,會須重曝阮郎褌。
分類:
作者簡介(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號半山,謚文,封荊國公。世人又稱王荊公。漢族,北宋撫州臨川人(今江西省撫州市臨川區鄧家巷人),中國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歐陽修稱贊王安石:“翰林風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憐心尚在,后來誰與子爭先。”傳世文集有《王臨川集》、《臨川集拾遺》等。其詩文各體兼擅,詞雖不多,但亦擅長,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荊公最得世人哄傳之詩句莫過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酬微之梅暑新句》王安石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酬微之梅暑新句》
朝代:宋代
作者:王安石
江梅落盡雨昏昏,
去馬來牛漫不分。
當此沈陰無白日,
豈知炎旱有彤云。
琴弦欲緩何妨促,
畫蠹微生故可熏。
回首涼秋知未遠,
會須重曝阮郎褌。
中文譯文:
江邊的梅花凋謝殆盡,雨霧籠罩著天空,
離開的馬和歸來的牛都模糊不清。
這樣的陰沉天氣沒有白日的光明,
又怎么會知道炎熱干旱中會出現彤云(暗喻雨云)。
想要讓琴弦的聲音緩慢下來又有何妨礙,
畫蟲微生只是為了讓人感到愉悅。
回首望去,涼爽的秋天還未遠離,
將來一定要再曬曬阮郎的褌子(這里指作者自己)。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王安石的作品,表達了作者對自然景物和生活的感悟。詩中以江邊的梅花、陰沉的天氣和琴弦的聲音等形象描繪,表現了作者對環境變化的觀察和感受。詩中表達了對自然界的無常和人生的變幻的思考。
首先,詩中描繪了江邊梅花凋謝的景象,暗示了時間的流逝和事物的無常。雨霧籠罩的天空給人一種昏暗的感覺,暗示了人們對未來的迷茫和不確定。離開的馬和歸來的牛都模糊不清,暗示了人們對事物的觀察和記憶的模糊。
其次,詩中提到了沈陰無白日和炎旱有彤云,通過自然景象的描繪,表達了作者對環境變化的思考。沈陰無白日暗示了人們在困境中很難看到希望和光明,炎旱有彤云則暗示了在逆境中也可能會有轉機和希望。
最后,詩中以琴弦欲緩、畫蠹微生和曝阮郎褌等形象描繪,表達了作者對生活的態度。琴弦欲緩何妨促表達了作者對生活的激情和追求,畫蠹微生則表達了作者對細微之物的欣賞和熏陶。回首涼秋知未遠,會須重曝阮郎褌則表達了作者對未來的期待和對生活的樂觀態度。
這首詩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和抒發內心的思考,展現了作者對生活的感悟和對未來的期待。同時,通過對環境變化和人生變幻的揭示,表達了對人生的思考和對命運的把握。整首詩意深遠,給人以啟迪和思考。
“琴弦欲緩何妨促”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hóu wēi zhī méi shǔ xīn jù
酬微之梅暑新句
jiāng méi luò jǐn yǔ hūn hūn, qù mǎ lái niú màn bù fēn.
江梅落盡雨昏昏,去馬來牛漫不分。
dāng cǐ shěn yīn wú bái rì, qǐ zhī yán hàn yǒu tóng yún.
當此沈陰無白日,豈知炎旱有彤云。
qín xián yù huǎn hé fáng cù, huà dù wēi shēng gù kě xūn.
琴弦欲緩何妨促,畫蠹微生故可熏。
huí shǒu liáng qiū zhī wèi yuǎn, huì xū zhòng pù ruǎn láng kūn.
回首涼秋知未遠,會須重曝阮郎褌。
“琴弦欲緩何妨促”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入聲二沃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