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身取平寬”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引身取平寬”全詩
壯士困局束,不如棄之完。
利行有厄轍,勢涉無恬瀾。
明明千年羞,促促一日歡。
孰肯避此世,引身取平寬。
超然子有意,為我歌考盤。
予方慕孔氏,委吏久盤桓。
得失未云殊,聊各趨所安。
分類:
作者簡介(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號半山,謚文,封荊國公。世人又稱王荊公。漢族,北宋撫州臨川人(今江西省撫州市臨川區鄧家巷人),中國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歐陽修稱贊王安石:“翰林風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憐心尚在,后來誰與子爭先。”傳世文集有《王臨川集》、《臨川集拾遺》等。其詩文各體兼擅,詞雖不多,但亦擅長,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荊公最得世人哄傳之詩句莫過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答陳正叔》王安石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答陳正叔》
作者:王安石(宋代)
天馬志萬里,駕鹽不如閑。
壯士困局束,不如棄之完。
利行有厄轍,勢涉無恬瀾。
明明千年羞,促促一日歡。
孰肯避此世,引身取平寬。
超然子有意,為我歌考盤。
予方慕孔氏,委吏久盤桓。
得失未云殊,聊各趨所安。
中文譯文:
回答陳正叔
天馬志向千里,駕馭鹽車不如悠閑。
壯士被困局所束縛,不如徹底舍棄它。
利益之行有險阻,勢力途中無平靜。
明明是千年來的羞恥,卻匆匆歡樂一日。
有誰肯避開這個世界,追求自我平和寬廣。
超然自處的人有自己的意愿,為我歌頌考盤。
我一直仰慕孔子的思想,卻長期身居官場紛爭。
得與失并沒有明顯區別,只能順應各自追求的安寧。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王安石的《答陳正叔》。通過這首詩,王安石表達了對世俗紛爭和功利追求的厭倦,倡導超脫世俗的心態和追求內心平和寬廣的境界。
詩中,王安石運用了富有意境的意象和對比手法。他將天馬志向千里與駕馭鹽車的平凡生活進行對比,表達了對平淡生活的追求。他認為壯士被困局束縛,不如徹底放棄,意味著放下功名利祿,追求心靈的自由和寧靜。
詩中還提到了利行有厄轍、勢涉無恬瀾,形容了追求功利的道路充滿險阻和波折。明明千年來的羞恥只能匆匆歡樂一日,表示人們在追求功利的過程中往往忽略了內心的平靜和寬廣。
最后,王安石表達了自己對超然世俗的向往,希望追求內心的平和和寬廣。他稱超然自處的人有自己的意愿,為我歌頌考盤,表達了自己對超越功利的思考和追求。
整首詩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表達了對功利追求的批判和對內心寧靜的向往,體現了王安石的思想情懷和對人生境界的探索。
“引身取平寬”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dá chén zhèng shū
答陳正叔
tiān mǎ zhì wàn lǐ, jià yán bù rú xián.
天馬志萬里,駕鹽不如閑。
zhuàng shì kùn jú shù, bù rú qì zhī wán.
壯士困局束,不如棄之完。
lì xíng yǒu è zhé, shì shè wú tián lán.
利行有厄轍,勢涉無恬瀾。
míng míng qiān nián xiū, cù cù yī rì huān.
明明千年羞,促促一日歡。
shú kěn bì cǐ shì, yǐn shēn qǔ píng kuān.
孰肯避此世,引身取平寬。
chāo rán zi yǒu yì, wèi wǒ gē kǎo pán.
超然子有意,為我歌考盤。
yǔ fāng mù kǒng shì, wěi lì jiǔ pán huán.
予方慕孔氏,委吏久盤桓。
dé shī wèi yún shū, liáo gè qū suǒ ān.
得失未云殊,聊各趨所安。
“引身取平寬”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四寒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