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城人少半為村”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荒城人少半為村”全詩
地隨墻墅行多曲,天著岡巒望易昏。
故國時平空有木,荒城人少半為村。
悠悠興廢皆如此,賴付乾愁酒一樽。
分類:
作者簡介(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號半山,謚文,封荊國公。世人又稱王荊公。漢族,北宋撫州臨川人(今江西省撫州市臨川區鄧家巷人),中國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歐陽修稱贊王安石:“翰林風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憐心尚在,后來誰與子爭先。”傳世文集有《王臨川集》、《臨川集拾遺》等。其詩文各體兼擅,詞雖不多,但亦擅長,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荊公最得世人哄傳之詩句莫過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即席次韻微之泛舟》王安石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即席次韻微之泛舟》
畫舸幽尋北果園,
應將陳跡問桑門。
地隨墻墅行多曲,
天著岡巒望易昏。
故國時平空有木,
荒城人少半為村。
悠悠興廢皆如此,
賴付乾愁酒一樽。
中文譯文:
畫船在幽靜的北果園中悠然漂行,
我應該追問那里的歷史痕跡,探詢桑門(指古時的學府)。
地勢蜿蜒曲折,墻墅與其相隨,
天空高聳的山嶺望上去容易顯得昏暗。
故國時光如平穩的流水,但只剩下孤零零的樹木,
荒涼的城池,人煙稀少,大半是鄉村。
興盛與衰敗皆如此,只能依靠乾愁(指自愁)的酒一樽來解憂。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是宋代宰相王安石所作,以描繪一幅畫船在北果園中漂游的景象為主線,表達了對故國滄桑和個人心境的思考。
詩中的畫船象征著詩人的心靈,在幽靜的果園中尋找歷史的蹤跡,問詢桑門,寓意著對過去文化的追憶和對學識的追求。
詩人通過描繪地勢曲折、山嶺高聳,以及空有的樹木和荒涼的城池,表達了對故國時局的感慨和對社會現實的擔憂。他認為興盛和衰敗都是無常的,人們要學會接受這一現實,并依靠自己的內心力量來應對困境。
最后兩句“賴付乾愁酒一樽”,表達了詩人用酒來消解內心的憂愁和苦悶,以及對生活的坦然和豁達。
整首詩以簡潔的語言刻畫了詩人對故國興衰和個人境遇的思考,通過對景物的描繪和抒發內心情感,展示了王安石獨特的詩意和審美追求。
“荒城人少半為村”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í xí cì yùn wēi zhī fàn zhōu
即席次韻微之泛舟
huà gě yōu xún běi guǒ yuán, yīng jiāng chén jī wèn sāng mén.
畫舸幽尋北果園,應將陳跡問桑門。
dì suí qiáng shù xíng duō qū, tiān zhe gāng luán wàng yì hūn.
地隨墻墅行多曲,天著岡巒望易昏。
gù guó shí píng kōng yǒu mù, huāng chéng rén shǎo bàn wèi cūn.
故國時平空有木,荒城人少半為村。
yōu yōu xīng fèi jiē rú cǐ, lài fù gān chóu jiǔ yī zūn.
悠悠興廢皆如此,賴付乾愁酒一樽。
“荒城人少半為村”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三元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