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與何人共此悲”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歸與何人共此悲”全詩
任村炊米朝食魚,日暮滎陽驛中宿。
投老經過身獨在,當時洲渚今平陸。
秫黍冥冥十數家,仰視荒蹊但喬木。
冰盤鱠美客自知,起看白水還東馳。
爾來百口皆年少,歸與何人共此悲。
分類:
作者簡介(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號半山,謚文,封荊國公。世人又稱王荊公。漢族,北宋撫州臨川人(今江西省撫州市臨川區鄧家巷人),中國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歐陽修稱贊王安石:“翰林風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憐心尚在,后來誰與子爭先。”傳世文集有《王臨川集》、《臨川集拾遺》等。其詩文各體兼擅,詞雖不多,但亦擅長,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荊公最得世人哄傳之詩句莫過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書任村馬鋪》王安石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書任村馬鋪》
作者:王安石
朝代:宋代
兒童系馬黃河曲,
近岸河流如可掬。
任村炊米朝食魚,
日暮滎陽驛中宿。
投老經過身獨在,
當時洲渚今平陸。
秫黍冥冥十數家,
仰視荒蹊但喬木。
冰盤鱠美客自知,
起看白水還東馳。
爾來百口皆年少,
歸與何人共此悲。
中文譯文:
孩童們系著馬于黃河的彎曲處,
靠近河岸的水流宛如可捧之物。
任村的人們燒米做飯,早晨吃魚,
日暮時在滎陽驛中過夜。
經過老人家的身影孤單地存在,
當時的洲渚如今已成平原。
稻谷和黍米矗立在十幾戶人家,
仰望著荒蹊,只見繁茂的喬木。
冰盤上的美味鱸魚,客人自己知曉,
起身觀望著白水,再往東疾馳。
自你來到這里以來,百口之家皆年輕,
回歸與何人共享此悲哀。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王安石描寫宋代農村景色和農民生活的作品。詩中以簡潔明快的語言描繪出了黃河河岸的風景,以及任村人們的生活場景。詩人通過描寫兒童牽馬、河水清澈、村民吃魚、旅客過夜等細節,展現了農村的寧靜和質樸。
詩中出現了老人、洲渚、喬木等形象,暗示著歲月的流轉和社會的變遷。洲渚如今已平原,十數家的田園景象也逐漸消失,表達了時光的流逝和城市化的發展。
最后兩句表達了詩人對農村生活的思念和對現代社會的無奈。百口之家皆年輕,意味著農村的老人輩已漸少,年輕一代選擇離開農村,與此相對應的是詩人對農村變遷所帶來的悲哀和失落。
整首詩以簡潔的文字和鮮明的意象,展示了王安石對農村生活的獨特感悟,同時也反映了社會變遷對農村的影響,寄托了詩人對鄉愁的思念之情。
“歸與何人共此悲”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hū rèn cūn mǎ pù
書任村馬鋪
ér tóng xì mǎ huáng hé qū, jìn àn hé liú rú kě jū.
兒童系馬黃河曲,近岸河流如可掬。
rèn cūn chuī mǐ cháo shí yú, rì mù xíng yáng yì zhōng sù.
任村炊米朝食魚,日暮滎陽驛中宿。
tóu lǎo jīng guò shēn dú zài, dāng shí zhōu zhǔ jīn píng lù.
投老經過身獨在,當時洲渚今平陸。
shú shǔ míng míng shí shù jiā, yǎng shì huāng qī dàn qiáo mù.
秫黍冥冥十數家,仰視荒蹊但喬木。
bīng pán kuài měi kè zì zhī, qǐ kàn bái shuǐ hái dōng chí.
冰盤鱠美客自知,起看白水還東馳。
ěr lái bǎi kǒu jiē nián shào, guī yǔ hé rén gòng cǐ bēi.
爾來百口皆年少,歸與何人共此悲。
“歸與何人共此悲”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四支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