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華汝尚為丞掾”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才華汝尚為丞掾”全詩
萬戶侯多歸世胄,五車書獨負家聲。
才華汝尚為丞掾,老懶吾今合釣耕。
外物悠悠無得喪,春郊終日待相迎。
分類:
作者簡介(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號半山,謚文,封荊國公。世人又稱王荊公。漢族,北宋撫州臨川人(今江西省撫州市臨川區鄧家巷人),中國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歐陽修稱贊王安石:“翰林風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憐心尚在,后來誰與子爭先。”傳世文集有《王臨川集》、《臨川集拾遺》等。其詩文各體兼擅,詞雖不多,但亦擅長,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荊公最得世人哄傳之詩句莫過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聞和甫補池掾》王安石 翻譯、賞析和詩意
《聞和甫補池掾》是宋代文學家王安石的作品。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遭時何必問功名,
自古難將力命爭。
萬戶侯多歸世胄,
五車書獨負家聲。
才華汝尚為丞掾,
老懶吾今合釣耕。
外物悠悠無得喪,
春郊終日待相迎。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表達了作者對功名利祿的淡漠態度,以及對自身處境的思考和回應。
首句“遭時何必問功名”,意味著作者認為在特定的時代背景下,追求功名并不必要。他認為歷史上很少有人能夠憑借自身的努力和才能在競爭激烈的社會中脫穎而出。
接著,作者通過“萬戶侯多歸世胄,五車書獨負家聲”來表達自己對社會現象的觀察。他指出,世上成功的人多數都是出身于顯赫的世家,或者依靠權勢和背景才能得到認可。而身份低微的人,盡管有才華,卻很少能夠獲得社會的贊譽和重視。
接下來,作者以自身為例,以自嘲的口吻寫道:“才華汝尚為丞掾,老懶吾今合釣耕。”他暗示自己曾經擔任過高官,有過一定的才華,但如今已經老去,不再奢求權位,而是喜歡安靜地垂釣和務農。
最后兩句“外物悠悠無得喪,春郊終日待相迎”,展現了作者對自然和寧靜生活的向往。他認為外界的物質追求是虛幻的,而他渴望在春天的鄉郊中過上寧靜安詳的生活,靜待大自然的招呼。
整首詩詞以平實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功名利祿的冷靜態度和對寧靜生活的向往。王安石通過自身的體驗,以及對社會現象的觀察,表達了對功名虛妄和對自然寧靜的追求,展示了他獨立思考和超脫塵俗的態度。
“才華汝尚為丞掾”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wén hé fǔ bǔ chí yuàn
聞和甫補池掾
zāo shí hé bì wèn gōng míng, zì gǔ nán jiāng lì mìng zhēng.
遭時何必問功名,自古難將力命爭。
wàn hù hòu duō guī shì zhòu, wǔ chē shū dú fù jiā shēng.
萬戶侯多歸世胄,五車書獨負家聲。
cái huá rǔ shàng wèi chéng yuàn, lǎo lǎn wú jīn hé diào gēng.
才華汝尚為丞掾,老懶吾今合釣耕。
wài wù yōu yōu wú de sàng, chūn jiāo zhōng rì dài xiāng yíng.
外物悠悠無得喪,春郊終日待相迎。
“才華汝尚為丞掾”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仄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十七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