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送米乞鄰僧”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我今送米乞鄰僧”全詩
仝有鄰僧來乞米,我今送米乞鄰僧。
分類:
作者簡介(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號半山,謚文,封荊國公。世人又稱王荊公。漢族,北宋撫州臨川人(今江西省撫州市臨川區鄧家巷人),中國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歐陽修稱贊王安石:“翰林風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憐心尚在,后來誰與子爭先。”傳世文集有《王臨川集》、《臨川集拾遺》等。其詩文各體兼擅,詞雖不多,但亦擅長,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荊公最得世人哄傳之詩句莫過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楊德逢送米與法云二老作此詩》王安石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楊德逢送米與法云二老作此詩》
朝代:宋代
作者:王安石
中文譯文:
盧仝不出憎流俗,
我卜郊居避俗憎。
仝有鄰僧來乞米,
我今送米乞鄰僧。
詩意:
這首詩是王安石寫給楊德逢、法云二老的,表達了作者對于離開喧囂世俗、追求寧靜的生活方式的向往與贊賞。
賞析:
這首詩以自述的方式,表達了王安石對盧仝的贊賞和自己的心境。盧仝是一個古代著名的隱士,他不喜歡與世俗沾染,追求清凈的生活。而王安石也向往這種避開塵囂的居住方式,他通過卜算得知自己適宜居住在鄉野,遠離塵囂。然而,盧仝的鄰居僧人卻來向他乞米,而王安石則選擇了送米給鄰居僧人。這是一種友善和樂善好施的行為,也是王安石表達對于鄰居僧人的尊重和關懷。
整首詩表達了王安石對于清靜隱居生活的向往,以及他對于鄰里友善和善行的重視。通過送米給鄰居僧人,他展現了自己樂于助人、樂善好施的品質。這首詩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于清靜生活和人與人之間的友善關系的追求,體現了宋代文人士大夫的儒家思想和道德觀念。
“我今送米乞鄰僧”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áng dé féng sòng mǐ yǔ fǎ yún èr lǎo zuò cǐ shī
楊德逢送米與法云二老作此詩
lú tóng bù chū zēng liú sú, wǒ bo jiāo jū bì sú zēng.
盧仝不出憎流俗,我卜郊居避俗憎。
tóng yǒu lín sēng lái qǐ mǐ, wǒ jīn sòng mǐ qǐ lín sēng.
仝有鄰僧來乞米,我今送米乞鄰僧。
“我今送米乞鄰僧”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十蒸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