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歸諒不能”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欲歸諒不能”全詩
欲歸諒不能,非敢忘林丘。
臨餐恥茍得,冀以盡心酬。
萬事等畫墁,雖勤亦何收。
揚揚古之人,彼職乃無憂。
感子撫我厚,欲言秪慚羞。
分類:
作者簡介(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號半山,謚文,封荊國公。世人又稱王荊公。漢族,北宋撫州臨川人(今江西省撫州市臨川區鄧家巷人),中國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歐陽修稱贊王安石:“翰林風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憐心尚在,后來誰與子爭先。”傳世文集有《王臨川集》、《臨川集拾遺》等。其詩文各體兼擅,詞雖不多,但亦擅長,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荊公最得世人哄傳之詩句莫過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答虞醇翁》王安石 翻譯、賞析和詩意
《答虞醇翁》是宋代文學家王安石創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輟學以從仕,仕非吾本謀。
欲歸諒不能,非敢忘林丘。
臨餐恥茍得,冀以盡心酬。
萬事等畫墁,雖勤亦何收。
揚揚古之人,彼職乃無憂。
感子撫我厚,欲言秪慚羞。
詩意:
這首詩是王安石回答虞醇翁(一位友人)的詩作。詩中表達了王安石輟學從政的決定以及對自己從政道路的思考和感慨。他表示輟學從事官職并不是他最初的志向,但出于某種原因迫使他不能回到他鐘愛的山林生活。他在吃飯的時候感到羞愧,希望通過全心全意地履行職責來彌補。然而,他對于種種事務的辛勤努力卻很難有所收獲。與古代的偉大人物相比,他的職責似乎并不令人憂慮。他感激虞醇翁對他的厚愛,但對于自己的回答感到羞愧。
賞析:
這首詩詞展現了王安石在宋代政治改革時期的困惑和矛盾心態。他是一位著名的政治家和改革家,但他在政治生涯中也面臨著許多挑戰和折磨。他輟學從政,并非因為個人志向,而是被時勢所迫。他對于離開山林生活的思念和羞愧感是明顯的,他在吃飯的時候感到茍且和羞愧,希望能夠通過全心全意地履行職責來彌補這種感覺。然而,他也意識到自己所從事的事務很難有真正的成果,與古代偉大人物相比,他的職責似乎微不足道。盡管如此,他仍然感激虞醇翁對他的厚愛,并對自己的回答感到羞愧。
這首詩詞通過表達個人情感和困惑,展現了王安石作為政治改革家的心路歷程。它體現了他對政治生活的矛盾感和對于理想生活的向往,同時也反映了他對于個人所從事事務的反思和對于自身價值的思考。這首詩詞以簡潔明了的語言表達了王安石內心的復雜情感,是他個人情感與政治理想的結合。
“欲歸諒不能”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dá yú chún wēng
答虞醇翁
chuò xué yǐ cóng shì, shì fēi wú běn móu.
輟學以從仕,仕非吾本謀。
yù guī liàng bù néng, fēi gǎn wàng lín qiū.
欲歸諒不能,非敢忘林丘。
lín cān chǐ gǒu dé, jì yǐ jìn xīn chóu.
臨餐恥茍得,冀以盡心酬。
wàn shì děng huà màn, suī qín yì hé shōu.
萬事等畫墁,雖勤亦何收。
yáng yáng gǔ zhī rén, bǐ zhí nǎi wú yōu.
揚揚古之人,彼職乃無憂。
gǎn zi fǔ wǒ hòu, yù yán zhī cán xiū.
感子撫我厚,欲言秪慚羞。
“欲歸諒不能”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十蒸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