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詠正而葩”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傳詠正而葩”全詩
高蹈玩一世,旁通兼數家。
來游仁者靜,傳詠正而葩。
乘興何時再,還能托後車。
分類:
作者簡介(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號半山,謚文,封荊國公。世人又稱王荊公。漢族,北宋撫州臨川人(今江西省撫州市臨川區鄧家巷人),中國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歐陽修稱贊王安石:“翰林風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憐心尚在,后來誰與子爭先。”傳世文集有《王臨川集》、《臨川集拾遺》等。其詩文各體兼擅,詞雖不多,但亦擅長,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荊公最得世人哄傳之詩句莫過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和唐公舍人訪凈因》王安石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和唐公舍人訪凈因》
朝代:宋代
作者:王安石
中文譯文:
在西城的郊外有位士人,他的法脈傳承自南華。他高蹈自得,通曉多家的學說。他來到這里,與有仁德的人共同靜心修行,傳承詠唱的正統并開出花朵。他正乘著興致,何時再次回來呢?也許還能托后人繼續他的事業。
詩意:
這首詩以一種悠遠而超凡的筆調,表達了詩人對士人凈因的贊賞和惋惜之情。凈因是一個通達多家學說的人,他不僅有學問,而且品德高尚,對于修行和傳承正統有著執著追求。詩人贊頌了凈因的學識廣博、品德高尚和修行的精神,同時也表示了對他離去的惋惜之情。詩的最后兩句表達了詩人對凈因再次回來繼續傳承事業的期望和希望。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明快的語言,展示了詩人對士人凈因的景仰和欣賞之情。詩人通過幾個簡短的詞句勾勒出凈因的形象,他不僅通達多家學說,而且修為高深,對于傳承正統有著堅定的信念。詩中的"高蹈"和"乘興"表達了凈因超脫塵世的境界和對于修行的熱愛。詩人希望凈因能夠再次回來,繼續傳承事業,這體現了對于正統文化的珍視和對后人的期望。整首詩以簡練的語言表達了深沉的情感和思考,給人以啟迪和思考的空間。
“傳詠正而葩”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é táng gōng shè rén fǎng jìng yīn
和唐公舍人訪凈因
xī chéng fāng wài shì, chuán fǎ zì nán huá.
西城方外士,傳法自南華。
gāo dǎo wán yī shì, páng tōng jiān shù jiā.
高蹈玩一世,旁通兼數家。
lái yóu rén zhě jìng, chuán yǒng zhèng ér pā.
來游仁者靜,傳詠正而葩。
chéng xìng hé shí zài, hái néng tuō hòu chē.
乘興何時再,還能托後車。
“傳詠正而葩”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六麻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