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合由來不易謀”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道合由來不易謀”全詩
一川濁水浮文鷁,千里輕帆落武丘。
身退豈嫌吾道進,學成方悟眾人求。
西風乞得東南守,杖策還能訪我不。
分類:
作者簡介(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號半山,謚文,封荊國公。世人又稱王荊公。漢族,北宋撫州臨川人(今江西省撫州市臨川區鄧家巷人),中國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歐陽修稱贊王安石:“翰林風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憐心尚在,后來誰與子爭先。”傳世文集有《王臨川集》、《臨川集拾遺》等。其詩文各體兼擅,詞雖不多,但亦擅長,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荊公最得世人哄傳之詩句莫過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送章宏》王安石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送章宏》
道合由來不易謀,
豈無和氏識荊璆。
一川濁水浮文鷁,
千里輕帆落武丘。
身退豈嫌吾道進,
學成方悟眾人求。
西風乞得東南守,
杖策還能訪我不。
中文譯文:
送走章宏,
道義相合本來不容易規劃,
怎能沒有和氏(指和氏璧的傳說)認識荊璆(指和氏璧的名字)。
一條渾濁的河水上漂著文鷁(指白鷺),
千里之遙的輕帆落在武丘(地名)。
我身退隱,豈會嫌棄我的道路進展,
學識修成后才悟得眾人所求。
向西風乞求得東南方的官職保佑,
憑借著手杖和行李,仍能訪問我嗎?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宋代王安石的作品,表達了送別朋友章宏的情感和對人生的思考。
首先,詩中提到"道合由來不易謀",意味著人與人之間的心靈契合并不容易實現。接著,"豈無和氏識荊璆",以和氏璧為隱喻,表示作者與章宏之間有著深厚的友誼和相互了解。
接下來的兩句"一川濁水浮文鷁,千里輕帆落武丘"通過描繪自然景物,表達了離別的情感。渾濁的河水上漂浮著白鷺,象征著離別時的憂傷;千里之遙的輕帆降落在武丘,意味著章宏即將離開。
詩的后半部分,王安石表達了自己對人生境遇的思考。他宣稱自己的退隱并不妨礙他在道路上的進步,學識的提升使他更加明白眾人所追求的。他向西方的風請求得到東南方的官職,表示希望能夠得到保佑和支持,繼續追求自己的理想。最后一句"杖策還能訪我不",表明即使身處官場,他仍保持著朋友間的真誠和互訪的愿望。
整首詩以送別為主題,通過描繪自然景物和表達個人情感,表現了友誼、人生思考和追求理想的主題。同時,王安石運用了意境深遠的表達方式,使詩詞富有詩意和抒情效果。
“道合由來不易謀”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òng zhāng hóng
送章宏
dào hé yóu lái bù yì móu, qǐ wú hé shì shí jīng qiú.
道合由來不易謀,豈無和氏識荊璆。
yī chuān zhuó shuǐ fú wén yì, qiān lǐ qīng fān luò wǔ qiū.
一川濁水浮文鷁,千里輕帆落武丘。
shēn tuì qǐ xián wú dào jìn, xué chéng fāng wù zhòng rén qiú.
身退豈嫌吾道進,學成方悟眾人求。
xī fēng qǐ dé dōng nán shǒu, zhàng cè hái néng fǎng wǒ bù.
西風乞得東南守,杖策還能訪我不。
“道合由來不易謀”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十一尤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