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言有妙理”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意言有妙理”全詩
意言有妙理,獨恨知不早。
初聞守善死,頗復吝肝腦。
中稍歷艱危,悟身非所保。
猶然謂俗學,有指當窮討。
晚知童稚心,自足可忘老。
分類:
作者簡介(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號半山,謚文,封荊國公。世人又稱王荊公。漢族,北宋撫州臨川人(今江西省撫州市臨川區鄧家巷人),中國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歐陽修稱贊王安石:“翰林風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憐心尚在,后來誰與子爭先。”傳世文集有《王臨川集》、《臨川集拾遺》等。其詩文各體兼擅,詞雖不多,但亦擅長,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荊公最得世人哄傳之詩句莫過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吾心》王安石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吾心》是宋代王安石的作品。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當我還是一個孩子的時候,眼中看不到任何美好的事物。
有些意思言簡意賅,可惜我晚了解悟。
初次聽聞守持善行可以至死不渝,我心中還有一些猶豫。
經歷了一些艱險和困境后,我意識到自己的身體并不能保全。
仍然認為世俗的知識,有些指引可以追求。
直到晚年,我才明白了年少時的心愿,自己的滿足足以忘卻年老。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人從年幼到晚年的心境變化。詩人在年幼時對世界并沒有感受到美好的事物,對人生和道理的理解也較為膚淺。然而,隨著年齡的增長和經歷的積累,他逐漸意識到了善行的重要性,但卻感到自己對此的認識來得太晚,對早年的無知感到遺憾。
詩中的"守善死"是指堅持行善到死的意愿,表達了詩人對高尚道德的追求。然而,詩人也承認自己的猶豫和內心的糾結,顯示出他對生死和道義的思考。
隨著時間的推移,詩人經歷了一些挫折和困境,這使得他認識到身體并不能永遠保全,生命是脆弱的。他開始質疑世俗的學問,覺得其中的指引和探討有限。
最后,詩人在晚年才明白了年少時心中的純真愿望,意識到自己內心的滿足足以超越年老的不如意。這種領悟和覺醒帶給他一種解脫和寬慰。
整首詩通過描繪詩人從幼稚到成熟的心路歷程,表達了對時光流逝和生命意義的思考。詩人通過對自己內心的反思,傳達了對善行和純真心愿的追求,并展示了對年老和智慧的一種豁達和釋然。這首詩以簡潔而深刻的語言,呈現出王安石獨特的思想和感悟。
“意言有妙理”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wú xīn
吾心
wú xīn tóng zhì shí, bú jiàn yī wù hǎo.
吾心童稚時,不見一物好。
yì yán yǒu miào lǐ, dú hèn zhī bù zǎo.
意言有妙理,獨恨知不早。
chū wén shǒu shàn sǐ, pō fù lìn gān nǎo.
初聞守善死,頗復吝肝腦。
zhōng shāo lì jiān wēi, wù shēn fēi suǒ bǎo.
中稍歷艱危,悟身非所保。
yóu rán wèi sú xué, yǒu zhǐ dāng qióng tǎo.
猶然謂俗學,有指當窮討。
wǎn zhī tóng zhì xīn, zì zú kě wàng lǎo.
晚知童稚心,自足可忘老。
“意言有妙理”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仄仄仄
韻腳:(仄韻) 上聲四紙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