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背坼如龜兆出”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田背坼如龜兆出”全詩
湖陰先生坐草室,看踏溝車望秋實。
雷蟠電掣云滔滔,夜半載雨輸亭皋。
旱禾秀發埋牛尻,豆死更蘇肥莢毛。
倒持龍骨掛屋敖,買酒澆客追前勞。
三年五谷賤如水,今見西成復如此。
元豐圣人與天通,千秋萬歲與此同。
先生在野故不窮,擊壤至老歌元豐。
分類:
作者簡介(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號半山,謚文,封荊國公。世人又稱王荊公。漢族,北宋撫州臨川人(今江西省撫州市臨川區鄧家巷人),中國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歐陽修稱贊王安石:“翰林風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憐心尚在,后來誰與子爭先。”傳世文集有《王臨川集》、《臨川集拾遺》等。其詩文各體兼擅,詞雖不多,但亦擅長,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荊公最得世人哄傳之詩句莫過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元豐行示德逢》王安石 翻譯、賞析和詩意
《元豐行示德逢》是宋代王安石的一首詩。這首詩描繪了元豐年間(宋仁宗時期)的景象,表達了作者對社會變遷和個人命運的思考。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四山翛翛映赤日,
田背坼如龜兆出。
湖陰先生坐草室,
看踏溝車望秋實。
雷蟠電掣云滔滔,
夜半載雨輸亭皋。
旱禾秀發埋牛尻,
豆死更蘇肥莢毛。
倒持龍骨掛屋敖,
買酒澆客追前勞。
三年五谷賤如水,
今見西成復如此。
元豐圣人與天通,
千秋萬歲與此同。
先生在野故不窮,
擊壤至老歌元豐。
這首詩意蘊含豐富,下面是對其詩意和賞析的解讀:
詩的開篇描繪了四周群山高聳,映照著熾熱的陽光,田地在山的背面像龜殼一樣裂開露出來,這種景象象征著大地蓬勃發展的跡象。
接著,詩中提到湖陰先生坐在茅草屋里,他看著踏溝車行駛,眺望著豐收的果實。這里的湖陰先生可能指的是詩人自己,他在鄉間的小屋中靜靜觀察著農民們的辛勤勞作和豐收的希望。
下一段中,詩人描繪了雷電交加,天空中飄灑著傾盆大雨的景象,這表現了自然界的變幻莫測和震撼的力量。
接下來,詩人描述了干旱的莊稼長出茂盛的禾苗,田地變得郁郁蔥蔥,這種景象暗示著希望的出現和生命的頑強。
詩的后半部分,詩人倒持龍骨掛在屋梁上,這是形容詩人堅持真理和正義的態度,他購買酒款待客人,追憶過去的辛勞。接著,詩人提到三年來五谷的價格低廉,與過去一樣。這反映了社會經濟的困境和人們的苦難。
最后,詩人認為元豐年間的圣人與天地相通,他們的事業將永存千秋萬代。湖陰先生在田園中過著簡樸的生活,因此并不貧困。他擊打著土壇唱著《元豐》,表達了自己對元豐時代的向往和對美好未來的希冀。
這首詩描繪了元豐時期的社會景象和人們的生活狀態,通過對自然和人文景觀的描繪,表達了作者對社會變遷的思考和對美好未來的向往。同時,詩中也展現了作者對農耕文化的熱愛和對普通人生活的關注,以及對圣人和偉大事業的崇敬之情。整首詩以平實的語言,展現了王安石對社會現實的觀察和對未來的希望,具有深刻的思想內涵和感人的藝術表現力。
“田背坼如龜兆出”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uán fēng xíng shì dé féng
元豐行示德逢
sì shān xiāo xiāo yìng chì rì, tián bèi chè rú guī zhào chū.
四山翛翛映赤日,田背坼如龜兆出。
hú yīn xiān shēng zuò cǎo shì, kàn tà gōu chē wàng qiū shí.
湖陰先生坐草室,看踏溝車望秋實。
léi pán diàn chè yún tāo tāo, yè bàn zǎi yǔ shū tíng gāo.
雷蟠電掣云滔滔,夜半載雨輸亭皋。
hàn hé xiù fā mái niú kāo, dòu sǐ gèng sū féi jiá máo.
旱禾秀發埋牛尻,豆死更蘇肥莢毛。
dào chí lóng gǔ guà wū áo, mǎi jiǔ jiāo kè zhuī qián láo.
倒持龍骨掛屋敖,買酒澆客追前勞。
sān nián wǔ gǔ jiàn rú shuǐ, jīn jiàn xī chéng fù rú cǐ.
三年五谷賤如水,今見西成復如此。
yuán fēng shèng rén yǔ tiān tōng, qiān qiū wàn suì yǔ cǐ tóng.
元豐圣人與天通,千秋萬歲與此同。
xiān shēng zài yě gù bù qióng, jī rǎng zhì lǎo gē yuán fēng.
先生在野故不窮,擊壤至老歌元豐。
“田背坼如龜兆出”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平仄平
韻腳:(仄韻) 入聲四質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