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低入五湖”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天低入五湖”全詩
地大蟠三楚,天低入五湖。
看云心共遠,步月影同孤。
慷慨秋風起,悲歌不為鱸。
分類:
作者簡介(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號半山,謚文,封荊國公。世人又稱王荊公。漢族,北宋撫州臨川人(今江西省撫州市臨川區鄧家巷人),中國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歐陽修稱贊王安石:“翰林風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憐心尚在,后來誰與子爭先。”傳世文集有《王臨川集》、《臨川集拾遺》等。其詩文各體兼擅,詞雖不多,但亦擅長,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荊公最得世人哄傳之詩句莫過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次韻唐公三首其三旅思》王安石 翻譯、賞析和詩意
這首詩是宋代王安石所作的《次韻唐公三首其三旅思》。以下是對這首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此身南北老,愁見問征途。
地大蟠三楚,天低入五湖。
看云心共遠,步月影同孤。
慷慨秋風起,悲歌不為鱸。
詩意: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的旅途思念之情。詩人感嘆自己的身體已經經歷了南方和北方的歲月長河,因此對旅途的困苦和辛勞感到憂慮和疲憊。他覺得大地廣袤,延伸至三楚之地(指湖北、湖南、河南),天空低垂入五湖(指洞庭湖、鄱陽湖、太湖、洪澤湖、駱駝湖),形容了旅途的廣闊和遙遠。
詩中提到看云心與遠方相伴,步行時月亮的影子也孤單地陪伴著他。這表達了詩人在旅途中的孤獨和對遠方的向往之情。
最后兩句詩表現出詩人慷慨悲壯的情懷,秋風催動起他的激情,他的歌聲悲痛動人,但卻不是為了追求個人的名利地去歌頌。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旅途的描繪,表達了詩人內心深處的思念和對遠方的向往。詩人使用了簡練而富有意境的語言,通過地理景觀的描繪和情感的抒發,將自己的心境與讀者產生共鳴。
詩中的對比手法和景物描寫都非常巧妙。通過地大天低的描繪,將旅途的廣闊和遙遠感傳達給讀者。詩人步行時月亮的影子與心中的遠方相伴,形象地表達了旅途中的孤獨和對家鄉的思念之情。最后兩句詩則展現了詩人慷慨悲壯的情懷和對真正的藝術追求的態度。
總體而言,這首詩情感深沉,意境獨特,通過對旅途的描繪和內心的抒發,表達了詩人對遠方的眷戀和對藝術追求的堅持。
“天低入五湖”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ì yùn táng gōng sān shǒu qí sān lǚ sī
次韻唐公三首其三旅思
cǐ shēn nán běi lǎo, chóu jiàn wèn zhēng tú.
此身南北老,愁見問征途。
dì dà pán sān chǔ, tiān dī rù wǔ hú.
地大蟠三楚,天低入五湖。
kàn yún xīn gòng yuǎn, bù yuè yǐng tóng gū.
看云心共遠,步月影同孤。
kāng kǎi qiū fēng qǐ, bēi gē bù wéi lú.
慷慨秋風起,悲歌不為鱸。
“天低入五湖”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七虞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