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家有此無”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君家有此無”全詩
問客茅檐日,君家有此無。
分類:
作者簡介(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號半山,謚文,封荊國公。世人又稱王荊公。漢族,北宋撫州臨川人(今江西省撫州市臨川區鄧家巷人),中國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歐陽修稱贊王安石:“翰林風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憐心尚在,后來誰與子爭先。”傳世文集有《王臨川集》、《臨川集拾遺》等。其詩文各體兼擅,詞雖不多,但亦擅長,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荊公最得世人哄傳之詩句莫過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聊行》王安石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聊行》
作者:王安石(宋代)
中文譯文:
閑逛漫步,玩弄著盛開的芳草,
獨自一人坐在隱蔽的草叢中。
詢問旅客,茅草搭成的房檐下,
你的家中是否也有這種無憂無慮的生活?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作者在田園間漫步的場景,表達了他對自然的喜愛和對寧靜生活的向往。詩中的“聊行”意指閑逛、漫步,傳達了作者無拘無束、隨心所欲的心境。他在芳草叢中獨坐,暗示他追求獨立自主、遠離塵囂的生活態度。
接下來,作者詢問路過的旅客,詢問他們是否有像自己一樣享受簡單生活的環境。茅檐是簡陋的房屋屋頂,象征樸素的生活方式。通過詢問客人是否擁有這種無憂無慮的生活,作者希望找到一種與他人共享寧靜之境的可能性。
整首詩以簡潔的語言表達了王安石對自然和寧靜生活的向往,同時也反映了他對社會現實的不滿和對簡樸生活的追求。這種追求自由自在的心境和追求簡單生活的態度,在宋代文人士人中較為常見,也體現了當時士人對于寧靜、自由和離世的向往。
“君家有此無”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liáo xíng
聊行
liáo xíng nòng fāng cǎo, dú zuò yǐn tuán pú.
聊行弄芳草,獨坐隱團蒲。
wèn kè máo yán rì, jūn jiā yǒu cǐ wú.
問客茅檐日,君家有此無。
“君家有此無”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七虞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