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紛紛已五年”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回首紛紛已五年”全詩
簪筆少留吾所望,剖符輕去此何緣。
高麾行路穿秦樹,駿馬歸時著蜀鞭。
子墨文章應滿篋,承明宣室正詳延。
分類:
作者簡介(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號半山,謚文,封荊國公。世人又稱王荊公。漢族,北宋撫州臨川人(今江西省撫州市臨川區鄧家巷人),中國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歐陽修稱贊王安石:“翰林風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憐心尚在,后來誰與子爭先。”傳世文集有《王臨川集》、《臨川集拾遺》等。其詩文各體兼擅,詞雖不多,但亦擅長,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荊公最得世人哄傳之詩句莫過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送周仲章使君》王安石 翻譯、賞析和詩意
《送周仲章使君》
看君東下霅溪船,
回首紛紛已五年。
簪筆少留吾所望,
剖符輕去此何緣。
高麾行路穿秦樹,
駿馬歸時著蜀鞭。
子墨文章應滿篋,
承明宣室正詳延。
中文譯文:
目送周仲章使君東下霅溪船,
回頭看,已是五年紛紛過去。
簪筆少留吾所期望之物,
剖符輕輕飛去,此去何因緣。
高舉旌旗,穿過秦樹的道路,
駿馬歸來時著上蜀鞭。
周仲章的文章應該充滿了文案,
進入朝廷,宣揚明朝室廷的光輝。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是宋代文學家王安石的作品,寫的是送別周仲章使君的場景。詩人以送別的方式表達對周仲章的祝福和對其未來使命的期望。
首句描繪了周仲章乘船東下的情景,霅溪是一條江河的名字,象征著離別的辭行。回首已經過去了五年,時間匆匆流逝,使人感嘆光陰的速度。
詩中提到簪筆少留,剖符輕去,表達了周仲章奔赴使命的決心,意味著他沒有多余的時間停留,要盡快完成自己的任務。這里的簪筆和剖符都是與官職相關的象征,簪筆代表文官身份,剖符代表官方文件。
接下來的兩句描述了周仲章行進的道路,高舉旌旗穿過秦樹。旌旗是行軍的標志,穿過秦樹意味著周仲章在行進途中充滿了艱險和困難。駿馬歸來時著上蜀鞭,蜀鞭是馬鞭的一種,表示周仲章將會順利完成使命,凱旋而歸。
最后兩句表達了對周仲章文才的贊美和對其事業的期待。子墨是周仲章的字,代表他的文才和學問,文章應滿篋意味著他的著作應該很多。承明宣室指的是明朝的朝廷,正詳延表示周仲章的事業將會得到明朝朝廷的重視和推崇。
整首詩以簡潔的語言表達了送別之情和對周仲章的美好祝愿,同時也展現了作者對事業和官場的理解和思考。通過描繪周仲章奔赴使命的情景,表達了對忠誠、才華和成功的向往和贊美。
“回首紛紛已五年”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òng zhōu zhòng zhāng shǐ jūn
送周仲章使君
kàn jūn dōng xià zhà xī chuán, huí shǒu fēn fēn yǐ wǔ nián.
看君東下霅溪船,回首紛紛已五年。
zān bǐ shǎo liú wú suǒ wàng, pōu fú qīng qù cǐ hé yuán.
簪筆少留吾所望,剖符輕去此何緣。
gāo huī xíng lù chuān qín shù, jùn mǎ guī shí zhe shǔ biān.
高麾行路穿秦樹,駿馬歸時著蜀鞭。
zǐ mò wén zhāng yīng mǎn qiè, chéng míng xuān shì zhèng xiáng yán.
子墨文章應滿篋,承明宣室正詳延。
“回首紛紛已五年”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一先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