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不再飯”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一日不再飯”全詩
忽忽返照閑,頓羸不可遷。
筋骸徽纆束,肺腑鼎鐺煎。
長往理不惜,高堂思所牽。
分類:
作者簡介(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號半山,謚文,封荊國公。世人又稱王荊公。漢族,北宋撫州臨川人(今江西省撫州市臨川區鄧家巷人),中國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歐陽修稱贊王安石:“翰林風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憐心尚在,后來誰與子爭先。”傳世文集有《王臨川集》、《臨川集拾遺》等。其詩文各體兼擅,詞雖不多,但亦擅長,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荊公最得世人哄傳之詩句莫過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一日不再飯》王安石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 《一日不再飯》
作者: 王安石
朝代: 宋代
中文譯文:
一日不再飯,飯已八九眠。
忽忽返照閑,頓羸不可遷。
筋骸徽纆束,肺腑鼎鐺煎。
長往理不惜,高堂思所牽。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描述了一個人日復一日地辛勤勞作,忽視了自己的身體健康和休息,最終導致身體衰弱和無法遷移的痛苦。
詩的開頭寫道:“一日不再飯,飯已八九眠。”這句話表達了作者長時間工作的狀態,甚至連飯都顧不上吃,已經快要倒頭睡下了。這種勞累的狀態使得他的身體疲憊不堪。
接下來的兩句,“忽忽返照閑,頓羸不可遷。”描繪了作者疲憊后的狀態。他無精打采地回到家中,倦怠的身軀無法再前行。這里的“返照閑”可以理解為歸家后的靜謐和放松,但同時也透露出一種無奈和無力。
隨后的兩句,“筋骸徽纆束,肺腑鼎鐺煎。”形象地描繪了作者身體的狀況。他的筋骨酸痛,似乎被捆綁住了,無法自由伸展。肺腑之中仿佛有一座鐺煎的大爐,炙烤著他的內臟器官,暗示了他的身體不堪重負。
最后兩句,“長往理不惜,高堂思所牽。”表達了作者對于長期勞作的一種無奈和痛苦,但他仍然堅守在這個高堂(指官場)上思念著那個牽掛著他的家庭。這里的“高堂思所牽”表達了作者即使身體疲憊,依然牽掛著家人、追求事業的責任和使命感。
整首詩通過描寫作者長時間勞作的狀態和身體的疲憊,表達了對于辛勞生活的思考和反思。它反映了宋代社會普通人勞作辛苦、生活壓力大的現實,同時也傳遞出對于家庭的眷戀和思念之情。這首詩詞充滿了深沉的思考和情感,展現了王安石對于生活和人生的獨到洞察。
“一日不再飯”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ī rì bù zài fàn
一日不再飯
yī rì bù zài fàn, fàn yǐ bā jiǔ mián.
一日不再飯,飯已八九眠。
hū hū fǎn zhào xián, dùn léi bù kě qiān.
忽忽返照閑,頓羸不可遷。
jīn hái huī mò shù, fèi fǔ dǐng chēng jiān.
筋骸徽纆束,肺腑鼎鐺煎。
zhǎng wǎng lǐ bù xī, gāo táng sī suǒ qiān.
長往理不惜,高堂思所牽。
“一日不再飯”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仄仄
韻腳:(仄韻) 上聲十三阮 (仄韻) 去聲十四愿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