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鱗犀甲相錯落”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龍鱗犀甲相錯落”全詩
龍鱗犀甲相錯落,蒼棱白皮十抱文。
自是眾木亂紛紛,海棕焉知身出群。
移栽北辰不可得,時有西域胡僧識。
分類:
作者簡介(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圣”,其詩被稱為“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400余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紀念。
《海棕行》杜甫 翻譯、賞析和詩意
《海棕行》是唐代杜甫寫的一首詩詞。這首詩描述了一顆高大的海棕樹,以及它的獨特之處。
這棵海棕樹生長在左綿公館旁邊的清江邊上,它高聳入云,可以遠遠地望見。它的外形猶如一條條龍鱗,也像犀牛的鱗甲,錯落有致地分布在樹干上。它的身上有著青翠的棱角和潔白的皮膚,就像十只手抱住的文書。海棕樹生長在眾多樹木之間,卻毫不起眼,很少有人注意到它的存在。即使把它移栽到北辰星的地方也是不可能的,只有西域的胡僧才能認識它的特殊。
這首詩以簡潔凝練的語言描繪了這顆高大的海棕樹,表現了它的獨特之處和與眾不同的地位。通過描述海棕樹的形態和特點,詩人展示了自然界的奇妙和多樣性,同時也反映了人們對于珍貴事物的忽視和無知。
整首詩以風景為背景,以寥寥數語勾勒出一顆海棕樹的形象,通過對自然景觀的描寫,詩人表達了他對生活中被忽視、被遺忘的珍寶的關注和哀嘆。詩人通過對海棕樹的贊美,間接表達了自己對生命的贊美和珍視之情。這首詩詞以簡練的筆觸,展示了杜甫獨特的詩人才華和對美的敏感,具有一定的思想深度和藝術價值。
“龍鱗犀甲相錯落”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ǎi zōng xíng
海棕行
zuǒ mián gōng guǎn qīng jiāng fén, hǎi zōng yī zhū gāo rù yún.
左綿公館清江濆,海棕一株高入云。
lóng lín xī jiǎ xiāng cuò luò,
龍鱗犀甲相錯落,
cāng léng bái pí shí bào wén.
蒼棱白皮十抱文。
zì shì zhòng mù luàn fēn fēn, hǎi zōng yān zhī shēn chū qún.
自是眾木亂紛紛,海棕焉知身出群。
yí zāi běi chén bù kě dé, shí yǒu xī yù hú sēng shí.
移栽北辰不可得,時有西域胡僧識。
“龍鱗犀甲相錯落”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平仄仄
韻腳:(仄韻) 入聲十藥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