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懷赤城標”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緬懷赤城標”全詩
翠微終南里,雨後宜返照。
閉關久沈冥,杖策一登眺。
遂造幽人室,始知靜者妙。
儒道雖異門,云林頗同調。
兩心喜相得,畢景共談笑。
暝還高窗眠,時見遠山燒。
緬懷赤城標,更憶臨海嶠。
風泉有清音,何必蘇門嘯。
分類:
作者簡介(孟浩然)

孟浩然(689-740),男,漢族,唐代詩人。本名不詳(一說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陽(今湖北襄陽)人,世稱“孟襄陽”。浩然,少好節義,喜濟人患難,工于詩。年四十游京師,唐玄宗詔詠其詩,至“不才明主棄”之語,玄宗謂:“卿自不求仕,朕未嘗棄卿,奈何誣我?”因放還未仕,后隱居鹿門山,著詩二百余首。孟浩然與另一位山水田園詩人王維合稱為“王孟”。
《題終南翠微寺空上人房》孟浩然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題終南翠微寺空上人房》
朝代:唐代
作者:孟浩然
翻譯:
一作題終南翠微寺翠微終南里,
雨后宜返照。
閉關久沉冥,
杖策一登眺。
遂造幽人室,
始知靜者妙。
儒道雖異門,
云林頗同調。
兩心喜相得,
畢景共談笑。
暝還高窗眠,
時見遠山燒。
緬懷赤城標,
更憶臨海嶠。
風泉有清音,
何必蘇門嘯。
中文譯文:
另作《題終南翠微寺空上人房》。
翠微寺座落在終南山的深處,
雨后陽光映照下格外美麗。
長期閉關修行,
我手持拐杖登上高處眺望。
于是建造了一座幽靜的房屋,
才領悟到寧靜的奧妙。
儒家和道家雖然有不同的門派,
但在云林寺中卻有著相似的調和。
我們的心靈相互欣賞,
一同歡笑暢談美景。
夜晚回到高窗的臥室中休息,
時常看到遠處山峰的煙火。
我懷念著赤城山的標志,
更回憶起臨海嶠的景色。
風和泉水發出悅耳的聲音,
何必再去追求蘇門的高聲呼嘯呢。
詩意和賞析:
《題終南翠微寺空上人房》是唐代詩人孟浩然的作品,表達了詩人在終南山翠微寺空上人房內的靜謐與感悟。詩的前兩句描繪了雨后陽光照射下的美景,給人一種清新宜人的感覺。接著,詩人描述了自己長時間閉關修行的經歷,通過登高望遠,他領悟到寧靜的境界。他在這里建造了一座幽靜的房屋,開始領悟到靜心安神的妙處。
詩中提到儒家和道家雖然有不同的思想門派,但在云林寺中卻有著相似的調和,顯示了詩人對不同學派和思想的包容和融合。他與同道之人共同歡笑暢談,彼此心靈相通,共同感受自然美景的魅力。
詩的后半部分,詩人回到自己的房間休息,夜晚時分能看到遠處山峰的火光,這使他回憶起赤城山和臨海嶠的景色,展現了對往事和遠方的思念之情。
最后兩句表達了詩人對自然聲音的贊美,認為風聲和泉水的清音已經足夠,不需要追求蘇門派的高聲呼嘯。這體現了詩人追求寧靜和平和對自然之聲的珍視。
整首詩以終南山翠微寺空上人房為背景,通過描繪自然景色、個人修行與靜思以及與同道之人的交流,表達了孟浩然對自然、人生和心靈境界的思考和領悟。詩中融合了自然景觀、哲學思想和個人情感,給人以靜謐、寧靜和舒適的感受,展示了詩人對內心世界的探索和對自然之美的贊美。
“緬懷赤城標”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tí zhōng nán cuì wēi sì kōng shàng rén fáng
題終南翠微寺空上人房
yī zuò tí zhōng nán cuì wēi sì
一作題終南翠微寺
cuì wēi zhōng nán lǐ, yǔ hòu yí fǎn zhào.
翠微終南里,雨後宜返照。
bì guān jiǔ shěn míng, zhàng cè yī dēng tiào.
閉關久沈冥,杖策一登眺。
suì zào yōu rén shì, shǐ zhī jìng zhě miào.
遂造幽人室,始知靜者妙。
rú dào suī yì mén, yún lín pō tóng diào.
儒道雖異門,云林頗同調。
liǎng xīn xǐ xiāng de, bì jǐng gòng tán xiào.
兩心喜相得,畢景共談笑。
míng hái gāo chuāng mián, shí jiàn yuǎn shān shāo.
暝還高窗眠,時見遠山燒。
miǎn huái chì chéng biāo, gèng yì lín hǎi jiào.
緬懷赤城標,更憶臨海嶠。
fēng quán yǒu qīng yīn, hé bì sū mén xiào.
風泉有清音,何必蘇門嘯。
“緬懷赤城標”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二蕭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