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構依空林”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結構依空林”全詩
戶外一峰秀,階前群壑深。
夕陽連雨足,空翠落庭陰。
看取蓮花凈,應知不染心。
作者簡介(孟浩然)

孟浩然(689-740),男,漢族,唐代詩人。本名不詳(一說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陽(今湖北襄陽)人,世稱“孟襄陽”。浩然,少好節義,喜濟人患難,工于詩。年四十游京師,唐玄宗詔詠其詩,至“不才明主棄”之語,玄宗謂:“卿自不求仕,朕未嘗棄卿,奈何誣我?”因放還未仕,后隱居鹿門山,著詩二百余首。孟浩然與另一位山水田園詩人王維合稱為“王孟”。
《題大禹寺義公禪房》孟浩然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題大禹寺義公禪房》
義公習禪處,結構依空林。
戶外一峰秀,階前群壑深。
夕陽連雨足,空翠落庭陰。
看取蓮花凈,應知不染心。
中文譯文:
在大禹寺中,有一禪房供義公修行。
禪房建在空曠的林中。
禪房外有一座峰巒秀麗,階前是深深的峽谷。
夕陽連綿不斷地淋著雨,空中的翠綠掩映著庭院的陰影。
看著蓮花清凈無瑕,應該明白它不被染污的心性。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唐代詩人孟浩然創作的,描述了大禹寺中一座名為義公禪房的景觀。詩人通過描繪禪房周圍的自然環境和景物,表達了禪宗的境界和人心的潔凈。
首先,詩人提到禪房依托在空曠的林中,展現了禪修的環境清幽、遠離塵囂的特點。接著,詩中的峰巒秀麗和深深的峽谷,形成了禪房前的景致,給人以靜謐和壯美之感。
夕陽連綿不斷地淋著雨,空中翠綠的林木在庭院中投下陰影,這種景象暗示了禪修的過程中,心境的沉靜和內心的洗滌。詩句中的蓮花是禪宗象征,它清凈無瑕、不被塵垢所染,象征著修行者內心的純凈和超脫。
整首詩以簡潔、自然的語言描繪了禪房的景色,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來表達禪宗的境界和修行者的心性。詩人通過禪房周圍的自然景觀,寓意著修行者應該像蓮花一樣,保持清凈無染的心態,超脫塵世的紛擾,追求心靈的自由與升華。
這首詩充滿了禪宗的意境,通過描繪自然景物來表達內心的寧靜和潔凈,給人以心靈上的撫慰和啟迪。它鼓勵人們在喧鬧的世界中,尋找內心的平靜和超脫,追求精神的升華和內在的純凈。
“結構依空林”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tí dà yǔ sì yì gōng chán fáng
題大禹寺義公禪房
yì gōng xí chán chù, jié gòu yī kōng lín.
義公習禪處,結構依空林。
hù wài yī fēng xiù, jiē qián qún hè shēn.
戶外一峰秀,階前群壑深。
xī yáng lián yǔ zú, kōng cuì luò tíng yīn.
夕陽連雨足,空翠落庭陰。
kàn qǔ lián huā jìng, yīng zhī bù rǎn xīn.
看取蓮花凈,應知不染心。
“結構依空林”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十二侵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