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下曷足傷”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位下曷足傷”全詩
悠揚荒山日,慘澹故園煙。
位下曷足傷,所貴者圣賢。
有才繼騷雅,哲匠不比肩。
公生揚馬后,名與日月懸。
同游英俊人,多秉輔佐權。
彥昭超玉價,郭振起通泉。
到今素壁滑,灑翰銀鉤連。
盛事會一時,此堂豈千年。
終古立忠義,感遇有遺編。
分類:
作者簡介(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圣”,其詩被稱為“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400余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紀念。
《陳拾遺故宅(宅在射洪縣東七里東武山下)》杜甫 翻譯、賞析和詩意
《陳拾遺故宅(宅在射洪縣東七里東武山下)》是唐代詩人杜甫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我重游陳拾遺的故居,大房子尚有修葺的椽子。悠揚的山鳥與荒山日光交相輝映,煙霧中故園顯得慘淡。我位置卑微,哪里足夠傷感,所崇尚的是圣賢。有才華的人繼承了騷雅之風,智慧的工匠無法與其相比。公生揚馬過后,名聲高懸如日月。與英俊之人同游的時候,他們多持有輔佐權力的職位。彥昭超越了珍貴的玉石,郭振起來通達了泉水。至今,素壁依然滑潤,墨跡灑落如銀鉤連綴。盛事聚集在一時,這座堂屋怎么能存在千年。忠義立于永恒,感受與遺編一同流傳。
詩意:
這首詩詞描述了杜甫重游陳拾遺的故居,表達了對故居的懷念和對圣賢之德的崇敬。詩人通過描繪大屋修葺的椽子、荒山日光和故園的慘淡煙霧,展現了歲月的流轉和故居的變遷。詩中表達了詩人的自謙和對圣賢的推崇,以及對有才華的人和智慧的工匠的贊美。詩人還提到了公生揚馬后名聲的卓越,以及與英俊之人同游時他們所承擔的權力輔佐職責。最后,詩人強調了忠義的永恒價值,并表達了對感遇和遺編的思考和傳承。
賞析:
這首詩詞以杜甫獨特的抒情手法,展現了對故居的思念和對圣賢之德的推崇。詩人通過對景物的描繪,如大屋修葺的椽子、荒山日光和故園的慘淡煙霧,刻畫了歲月的變遷和故居的凄涼。詩人以自謙的態度表達了自己的位置卑微,對圣賢的崇敬之情溢于言表。他對有才華的人和智慧的工匠表示贊美,將他們與圣賢相提并論。詩中還提及公生揚馬后名聲的卓越,以及與英俊之人同游時他們所承擔的權力輔佐職責,突顯了才華與權力的關系。最后,詩人強調了忠義的永恒價值,并表示對感遇和遺編的思考和傳承。整首詩詞情感真摯,語言簡練,展現了杜甫對故居和圣賢的深情追憶,同時抒發了對忠義和人文精神的崇高追求。
“位下曷足傷”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hén shí yí gù zhái zhái zài shè hóng xiàn dōng qī lǐ dōng wǔ shān xià
陳拾遺故宅(宅在射洪縣東七里東武山下)
shí yí píng xī jū, dà wū shàng xiū chuán.
拾遺平昔居,大屋尚修椽。
yōu yáng huāng shān rì, cǎn dàn gù yuán yān.
悠揚荒山日,慘澹故園煙。
wèi xià hé zú shāng, suǒ guì zhě shèng xián.
位下曷足傷,所貴者圣賢。
yǒu cái jì sāo yǎ, zhé jiàng bù bǐ jiān.
有才繼騷雅,哲匠不比肩。
gōng shēng yáng mǎ hòu, míng yǔ rì yuè xuán.
公生揚馬后,名與日月懸。
tóng yóu yīng jùn rén, duō bǐng fǔ zuǒ quán.
同游英俊人,多秉輔佐權。
yàn zhāo chāo yù jià, guō zhèn qǐ tōng quán.
彥昭超玉價,郭振起通泉。
dào jīn sù bì huá, sǎ hàn yín gōu lián.
到今素壁滑,灑翰銀鉤連。
shèng shì huì yī shí, cǐ táng qǐ qiān nián.
盛事會一時,此堂豈千年。
zhōng gǔ lì zhōng yì, gǎn yù yǒu yí biān.
終古立忠義,感遇有遺編。
“位下曷足傷”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七陽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